67岁脑中风患者接受干细胞回输后,恢复效果明显!
作者: 中科西部干细胞(德国技术 国内首批临床) 官方微信:zhongkexibu科普专栏 时间:2022-06-17 10:25:50
“左手六、右手七,左脚点地,右脚踢。”
这是赵xx在春晚的戏谑台词,但是这也是很多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真实写照。
脑中风是我国几大高发疾病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在春秋两季由于温差较大,成为了脑中风高发季。
67岁的老人Kevin Baird不幸就患上了脑中风,但幸运的是他在中风后24小时内,接受了干细胞的注射,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治疗后,Kevin Baird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前,他上肢无力并且有严重的言语障碍,现在他的手已经可以自由控制了,但还有轻微的面部下垂。核磁共振结果显示,Kevin Baird的脑组织并没有进一步受损。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在脑神经元死亡前争分夺秒地“抢救”它们。该案例的初步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的干细胞进入人体后能聚集在人体需要的部位——即受损的脑组织周围。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即缺血性脑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其中,高血压是国内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目前对中风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溶解或移除血块或其它方式疏通阻塞,以恢复受中风影响的部分大脑的血液流通,如取出血凝块和药物溶栓,但这些治疗方法对许多患者来说很难实现。
干细胞修复中风所涉及的基本机制包括抗凋亡、抗炎、促进血管和神经的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抗氧化和血脑屏障的保护。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具有修复脑中风后遗症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