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自闭症

>

专家讲述预防儿童自闭症疾病的出现

专家讲述预防儿童自闭症疾病的出现

  自闭症又叫做孤独症,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当孩子出现拒绝交流、漠视情感、语言障碍等情况时,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孩子发育较晚或者是智力或躯体疾病的问题,很少能想到自闭症。由于自闭症患儿从表面看来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有的甚至还会表现出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甚至超常的智力,给人神童的印象,故即便已被诊断,许多家长仍然难以接受。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自闭症患儿达到了100多万,而且近年还在迅猛增长,一方面是庞大的发病人群,一方面却是极低的知晓率并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关注儿童的健康未来,让他们远离自闭症的威胁势在必行。

  如何早期发现自闭症

  自闭症的男女患病比例约为3~4:1,患儿一般会在三岁前表现出社交发展、沟通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例如,社交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日常行为方面,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如果家长亲人能够尽早注意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不以“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 或“贵人语迟”之类的借口安慰搪塞自己,尽早诊断,并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较好地回归融入社会。研究认为,自闭症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则越好,6岁之前为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若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18种行为中的7种,就应怀疑有孤独症倾向,需及时进行专业检测:

  对声音没有反映;难于介入同龄人;回绝接受变化;对环境冷漠;鹦鹉学舌;喜欢旋转物品;莫名其妙地发笑;抵抗正常学习方法;奇怪的玩耍方式;动作发展不平衡;对疼痛不敏感;缺乏目光对视;特别依赖某一物品;不明原因的哭闹;特别好动或不动;回绝拥抱;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用动作表达需求。

  治疗:训练配合药物

  对于自闭症儿童,专业人士不建议将他们过早送入正常学校上学,而最好是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对其进行行为训练、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纠正其社交、沟通等方面的异常行为,教给他们必要的生活本领,使其学会社会交往的准则,再帮助其回到正常的教育环境。

  除了专业的行为训练纠正其刻板行为、增强沟通能力外,适当补充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以促进神经修复,促进康复。有些自闭症儿童会对某些特定食物如牛奶、饮料、面食等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出现特殊反应,故可对这些孩子暂停相应的特定饮食。

  自闭症的康复训练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把康复的任务全部推给专业的训练治疗。医治之外,家长在患儿康复过程中亦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这句话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更是语重心长。一方面,家长要有意识地跟专业医护人员学习训练方法,以及带孩子的技巧,从而保证回到家后仍能让孩子得到同步而持续的训练;另一方面,家长更要学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与孩子交流,为他们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陪伴他们一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进入生活。

  预防需从孕期开始

  不得不遗憾地说,现代医学尚不能根本治愈自闭症,所以了解清楚自闭症的发病原因、从根本上预防方是上策。很多人都以为自闭症是性格缺陷或心理疾病,与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缺少交流有关,虽然尚无定论,但与这种通常的认识不同,更多的研究显示,神经系统损伤、脑的特定部位功能低下、多巴胺系统缺陷、遗传、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等均与自闭症的发病有关。因此,准妈妈在孕期乃至孕前就必须做好自我保健,如营养充足,适度运动,避免感冒等疾病,给孩子的健康未来提供保障。

  孤僻不等同于自闭

  虽然自闭症早期发现比较重要,但家长也不必草木皆兵,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性格上的孤僻冷漠与自闭症是完全不同的,喜欢在家“宅”着,缺少与人的交往沟通,封闭内心等,大多由家人关心不足或逃避学业社会压力造成,对于这一人群,通常经过心理调节,鼓励他们离开自己的狭小空间,多走出去,在不断与人交往过程中提升自信,是可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得到改变的。

  呼吁全社会的关注

  自闭症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社会,让这些患者能够像普通人一样上学,交友,工作,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做到这一步,除了医生的专业帮助,家人的精心呵护,还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向这些星星的孩子敞开大门。这不仅需要全社会都来了解自闭症这一疾病,更要理解这些患者的苦恼,以宽容友爱的心来接纳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不让他们在摸索着走进这个世界的时候受到歧视与伤害。

  社会大家庭由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组成,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为“星星的孩子”打造回家的路吧! 

自闭症在线咨询

更多

三岁宝宝自闭症

3岁左右自闭症宝宝一般在临床表现为,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和句子,在与人交流时,无目光对视,也很少使用语言,常以动作和行为为主,同时兴趣狭窄,行为动作刻板重复,如反复跺脚,拍手,转圈等。此外,社交障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幼儿园学习时,无法与其他小朋友成为伙伴,不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而语言发育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1个回答

自闭症的宝宝测试题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由Krug于1978年所编制。一共57道题,回答是或者不是,筛查界限为57分,诊断分为67分。每道题的评分是依据该题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予以1、2、3、4四个等级评分,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归属因子,量表中也做了相应因子和得分。此表作为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种简单方法,仅具有诊断参考依据,并不能作为判定诊断结果依据。

1个回答

什么原因会引起小孩自闭症

小孩自闭症的原因与孩子接触面少,换了新环境,以及缺少安全感和被呵护感都是有相关联系的,如果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愿意人说话,很少言语,或者是言语发展严重障碍,家长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建议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慢慢的病情会得到好转,也可以多给孩子增加一些亲子运动,多带孩子去外面进行玩耍,饮食上也要加强营养。

1个回答

宝宝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没有非常明确的,但是跟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系。有遗传的因素,在怀孕期间出现了病毒感染,或者是在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在养育过程当中,父母与孩子的一些互动情况都会影响到自闭症的发生。自闭症早期就应当进行干预治疗,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游戏疗法、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等等,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平时注意监测孩子身体变化,定期门诊复查。

1个回答

怀疑宝宝是自闭症

判断孩子有没有自闭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部分患儿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  2.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3.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 如果都具备以上3种情况,可考虑是自闭症倾向,建议及时就医筛查。

1个回答

儿童自闭症治疗

自闭症儿童在出现有行为紊乱,像是情绪不稳定,经常尖叫等时,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氟哌啶醇或者是氯丙嗪等药物。如果患儿出现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者是自伤行为的话,需要适量的服用卡马西平。自闭症患儿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治疗时间,并且这时候家人要多陪伴,平时多和患儿进行耐心的交流。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