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自闭症

>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之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作用。年轻人,生活、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征途还漫长着呢,即便起步时迟缓了一些,或走了点弯路,成绩一时不如人,也远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好比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刚起跑时,比别人慢了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他攒足劲,加加油,照样可以赶上、超过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毕竟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是必要的。

  在心理学中,自卑心理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因此,自卑是成功的敌人。

  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起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

  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

  自卑是苦恼和痛苦的,因此自卑者总是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个心病。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方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其实,争强好胜本身并非坏事,优秀运动员没有不是勤学苦练,非夺冠军不可的。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优秀运动员另一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失败了决不沮丧气馁。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有输不起的人,这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输不起呢?因为一旦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不如人,自卑便也掩盖不住而在意识里显现出来,使他难以忍受,使得更加自卑。

  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自卑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样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一、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当然,也就会兴味索然。这种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唯一目的在与超过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二、由于所订的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为了完全掩盖自卑,这种代偿往往是过分的。举例说,一位学生考95分仍然哭鼻子,因为班上有好几位同学考100分,他没有得头三名。自卑之过分代偿使人务必拔尖,事事出人投地,每次都得第一,这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的。

  更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投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自卑感是人类在起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东西,因为任何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足,因而就易产生自卑,为了克服自卑,便会努力奋斗。然而,自卑感并非都是如此激励人,使人奋发向上的。更多的是,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正常的发展,在不幸中虚度了一生。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就是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所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对我们来说就变得尤其重要了。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本来有足 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由 于自卑的情绪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亦很大。

  如何预防和调整自卑心理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要着重培养其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并设法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成才需要坚定的毅力,应帮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为有利: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也能使人奋发进取。某种意义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发现它,承认它的存在,并设法弥补它,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3)系列摆脱法:

  若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不要立即强制去做,而是先从较容易人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这叫做系列摆脱法。

  (4)共鸣性理解: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为矫正法:

  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如争取在集会上发言,主动接触陌生人;可以预先拟就话题,演练对话,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6)集体心理治疗:

  对于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疗中的说理开导、分析评价、讲授对策、鼓励劝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疗时还把有同样经历的人组织成集体小组,相互慰藉,共同探讨,鼓励进取,消除自卑。对个人单独难以克服的自卑者,参加这类有组织的自助小组,开展自救心理治疗会有更多裨益。

  (7)伴同心理障碍的治疗:

  若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失眠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当求医辅用适当药物同时治疗。当自卑感伴同神经衰弱、抑郁症、心身疾病等时,最好短期住院治疗。

  另外再教你三招帮你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你要首先克服你的这种心理暗示,不要总是在内心不断的暗示自己,“我不自信,我不自信”,而是相反的,说我能行!

  第二,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沟通技巧,知识的完善是沟通的基础,知识面丰富了,看的书和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会形成你个人的系统和独到的见解。而沟通技巧的学习能够让你与别人沟通变得更加的自然,沟通的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人在不断和社会、环境、周围的人不断互动而学习,积累来的,所以,你可以通过某些渠道去学习沟通技巧,让自己的沟通变得更加的轻松!

  第三,勇于实践,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个是一个集体的潜意识,我们怕自己的观点被别人驳回或者攻击,有意的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这个是向你这样的人的内心的矛盾的地方,有渴望去表现自己,有怕遭受攻击!但是,我们必须得勇敢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对了,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错了,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改正自己的不足的地方,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的知识和视野!何乐而不为呢? 

自闭症在线咨询

更多

三岁宝宝自闭症

3岁左右自闭症宝宝一般在临床表现为,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和句子,在与人交流时,无目光对视,也很少使用语言,常以动作和行为为主,同时兴趣狭窄,行为动作刻板重复,如反复跺脚,拍手,转圈等。此外,社交障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幼儿园学习时,无法与其他小朋友成为伙伴,不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而语言发育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1个回答

自闭症的宝宝测试题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由Krug于1978年所编制。一共57道题,回答是或者不是,筛查界限为57分,诊断分为67分。每道题的评分是依据该题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予以1、2、3、4四个等级评分,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归属因子,量表中也做了相应因子和得分。此表作为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种简单方法,仅具有诊断参考依据,并不能作为判定诊断结果依据。

1个回答

什么原因会引起小孩自闭症

小孩自闭症的原因与孩子接触面少,换了新环境,以及缺少安全感和被呵护感都是有相关联系的,如果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愿意人说话,很少言语,或者是言语发展严重障碍,家长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建议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慢慢的病情会得到好转,也可以多给孩子增加一些亲子运动,多带孩子去外面进行玩耍,饮食上也要加强营养。

1个回答

宝宝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没有非常明确的,但是跟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系。有遗传的因素,在怀孕期间出现了病毒感染,或者是在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在养育过程当中,父母与孩子的一些互动情况都会影响到自闭症的发生。自闭症早期就应当进行干预治疗,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游戏疗法、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等等,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平时注意监测孩子身体变化,定期门诊复查。

1个回答

怀疑宝宝是自闭症

判断孩子有没有自闭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部分患儿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  2.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3.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 如果都具备以上3种情况,可考虑是自闭症倾向,建议及时就医筛查。

1个回答

儿童自闭症治疗

自闭症儿童在出现有行为紊乱,像是情绪不稳定,经常尖叫等时,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氟哌啶醇或者是氯丙嗪等药物。如果患儿出现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者是自伤行为的话,需要适量的服用卡马西平。自闭症患儿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治疗时间,并且这时候家人要多陪伴,平时多和患儿进行耐心的交流。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