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毒

>

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

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作业,如金属镉及含镉合金冶炼、焊接、镍-镉电池制造、颜料制造、金属表层镀镉等。经胃肠道摄入所致慢性镉中毒亦主要引起肾脏损害,故本标准的慢性中毒部分在非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中亦可参考使用。

  1.接触氧化镉烟雾引起金属烟热的诊断和处理可参考GBZ48其应与急性镉中毒引起的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相鉴别,并要警惕发生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参见GBZ73。

  2.急性中度和重度镉中毒患者可出现肝、肾损害,但在肝、肾损害前一般已有明显的肺损害表现,故肝、肾损害未列为急性中毒诊断及分级的依据。

  3. 尿镉主要与体内镉负荷量及肾镉浓度有关,可用作职业性镉接触和镉吸收的生物标志物。据调查,当尿镉达5~10μmol/mo1肌酐时,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患 病率可达5%~20%,故以5μmol/mol肌酐的尿镉作为现职工人慢性镉中毒的诊断下限值。慢性镉中毒时,尿镉通常超过此值,脱离接触较久者可有所降低,但应高于当地正常参考值上限。

  4.尿镉测定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3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2)、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33)等,本标准未作强行规定,各地可根据条件,任选一种。

  5.血镉主要反映近期接触量。由于尚不能建立镉的近期吸收量与血镉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血镉与肾功能异常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资料远较尿镉少,因此,未将血镉列为本标准慢性镉中毒的诊断指标。但在急性镉中毒时,血镉增高可作为过量接触镉的佐证。血镉测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方法可参考WS/T34。

  6.慢性镉中毒除表现为肾脏损害外,亦可累及其他器官,但较少见,且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依据以肾脏损害为主。

  7.在慢性镉中毒的肾脏损害中,公认的早期改变主要是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故本标准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诊断起点。目前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尿β2-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筹低分子量蛋白排出增多。测定尿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两种,各地可根据自身条件,任选一种。

  8.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多用点采样标本,易受尿液稀释度的影响,故上述尿中被测物的浓度均需用尿肌酐(测定方法可参见WS/T97)校正。对肌酐浓度小于0.3g/L或大于3.0g/L的尿样应重新留尿检测。

  9. 病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时,已属重度中毒,其诊断依据与其他有关临床学科相同。

  10.慢性镉中毒应注意与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药物及其他工业毒物中毒、溢出性蛋白尿、Wilson病、特发性Fanconi综合征、营养不良所致的骨质疏松和软化等疾病相鉴别。

  11.急性和慢性镉中毒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依地酸钙钠驱镉效果不显著,在慢性中毒时尚可引起镉在体内重新分布后,使肾镉蓄积量增加、肾脏病变加重,因而目前多不主张用依地酸钙钠等驱排药物。

中毒在线咨询

更多

急性酒中毒并且昏睡怎么办

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护,对轻度中毒者,首先要制止他继续饮酒,其次可以找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这样可以稀释无意中酒精的浓度,也可以刺激咽喉部的方法,进行呕吐反射,将胃内的酒精排出,然后,注意多休息保...

1个回答

患中毒性眩晕并且头晕怎么办

对于中毒性眩晕,首先需要找出中毒的源头,避免或明确接近中毒的源头。健康的人一般都会远离,经过短期的康复,只要不碰它,就不会复发。如果远离症状,建议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或血管扩张剂。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也可...

1个回答

氯气中毒水肿怎样治疗

最先要马上立刻送到宽阔气体好的地区。假如病人的眼周或是是肌肤有环境污染要马上用盐水或冷水开展清洗,拆换受环境污染的衣服。将患者尽快的送到医院门诊开展深化的定期检查医治,监测病人的吸气,血压,血压和血氧...

1个回答

氯气中毒气急该怎么办呢

针对氯气中毒的病人,最先要马上立刻的摆脱当场自然环境,送到宽阔气体好的地区。假如病人的眼周或是是肌肤有环境污染要马上用盐水或冷水开展清洗,拆换受环境污染的衣服。将患者尽快的送到医院门诊开展深化的定期检...

1个回答

氯气中毒咳嗽怎么办

氯气中毒的话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马上离开现场。尽快使患者离开氯气污染场所,到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及时给氧。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感染眼部,冲洗至病人眼痛、皮肤烧灼感减轻为止。如果吸入氯气...

1个回答

氨气中毒应该怎样治疗

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