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容易患上中耳炎,但当老年人出现这个病时危害却比年轻人要严重很多,生活中中耳炎是一种较多发的耳部疾病了,很多的朋友对于中耳炎是有一些认识的,此病带给我们的伤害较多,而且还会干扰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大家必须要在生活当中多了解中耳炎的治疗措施,接下来为朋友们来介绍一下吧。
中耳炎的治疗办法:
一、清除积液。对于患者的情况不同,我们在进行手术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我们要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则可以采用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来做到。
二、积极治疗鼻部疾病。我们可以采用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这些方法,来进行治疗,对于扁桃体特别肥大,还有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一些患者,我们应该做扁桃体摘除术,这也是一种治疗的不错方法。
三、抗生素治疗。我们可以运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抗生素来治疗中耳炎,或是用其他合成抗菌药治疗,这都是可以的。中耳炎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样疾病才能治愈的快。在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中耳炎防范意识,一旦疾病发生,应第一时间做好治疗准备,争取最大程度的避免中耳炎的伤害。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引起,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胀穿孔等为特点。对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因病治疗,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如果向耳朵里吹进一些药物,会使这些药物堵塞鼓膜的穿孔处,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长期刺激、腐蚀鼓膜,穿孔越来越大,外耳道的表皮容易沿着穿孔处进入中耳腔,这些表皮的上皮层角化脱落后,堆集起来压迫周围骨质,再加上细菌的腐败作用,进一步腐蚀骨质,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另外,鼓室内的脓液排出不畅,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并发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会导致生命危险。
大家在看完了上面的知识之后,了解到了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中耳炎了,朋友们应当关于耳部的健康,而且要清楚的去了解此病的治疗方法,而且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进行中耳炎的预防工作,这样才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出现。
【本文由深圳百合医院供稿】
中耳炎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
慢性中耳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中耳炎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单纯性的慢性中耳炎,主要是以局部用药为主,如果耳朵内的脓液比较多,可以应用双氧水将耳朵内的脓液清理干净,然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对于慢性骨疡型的中耳炎或者是胆脂瘤型的中耳炎,一般情况下是考虑手术治疗的。
1个回答
宝宝流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也是小儿失聪的常见原因。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疾病,发病率高,易复发,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中耳炎是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部骨质,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如果在急性期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旦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有此病的人,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处理得当可以不影响听力。
1个回答
两个月的宝宝中耳炎怎么办
2个月宝宝中耳炎,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喂奶姿势不对引起的,因为宝宝咽鼓管比较平,又比较短,如果经常躺着喂奶,就会引起奶汁延着咽鼓管流到耳朵里,诱发中耳炎。所以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把宝宝抱起来,宝宝头部要稍微高一点。现在有中耳炎症状,可以去耳鼻喉科清理一下外耳道,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症处理。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口服或者静脉用点消炎药治疗。
1个回答
小孩中耳炎引起头疼
中耳炎严重时会引起头痛。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会导致耳朵出现流脓的症状,脓液多了会刺激到鼓膜使耳朵产生耳鸣甚至刺痛感,刺痛感会放射到头部,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头痛。头痛了一定不要着急,着急容易产生内火,要及时发现病症,从根源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建议最近一段时间多注意饮食方面,多吃清淡食物,禁止吃辛辣刺激食物。
1个回答
甲硝唑治疗中耳炎
甲硝唑对于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是有一定效果的,可以减轻耳咽管的水肿,减轻耳鸣。而对于化脓性中耳炎,仅通过服用甲硝唑是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的,需要单独通过耳部用药来进行治疗。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去医院进行脓液培养,然后做药物过敏试验,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平时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卫生工作,尽量避免中耳炎恶化。
1个回答
中耳炎症状治疗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