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角水平以上的区域称为上纵隔。心包前称为前纵隔,心包所在处称为中纵隔,心包脊柱之间称为后纵隔。常见的纵隔肿瘤各有其好发部位,这对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一)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1.胸腺瘤 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相等。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淡,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按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型、上皮网状细胞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等。常见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占优势的良性胸腺瘤,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复发和浸润转移之可能。胸腺瘤,手术时5例已有明显恶变,故胸腺瘤可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应给于放射治疗。恶性胸腺瘤易侵犯周围组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胸骨后疼痛和气急,晚期患者可产生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隔肌麻痹,声音嘶哑等。约10%~75%胸腺瘤患者可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切除肿瘤后约2/3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少数患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红斑狼疮、γ-球蛋白缺乏症和特发性肉芽肿性心肌炎。X线检查,在前上纵隔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楚光滑,包膜完整,并常有囊性变: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可伴有胸膜反应。胸腺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Legg分析51例胸腺瘤手术疗效,有局部浸润者5年生存率为23%,无浸润者5年生存率达80%。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59.7%,10年生存率43.4%。
2.胸内甲状腺肿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前者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肿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这些症状可能在仰卧或头颈转向侧位时加重。胸骨或脊柱受压可出现胸闷,背痛,偶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剧烈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时,应考虑到恶性甲状腺肿的可能。约有半数病人可在颈部摸到结节样甲状腺肿。X线检查可见到前上纵隔块影,呈椭圆形或梭形,轮廓清晰,多数偏向纵隔一侧,也向两侧膨出。在平片上如见到钙化的肿瘤,具有诊断的价值。多数病例有气管受压移位和肿瘤阴影随吞咽向上移动的征象。
(二)前纵隔肿瘤生长在前纵隔的肿瘤以畸胎样瘤较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组织学上均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
1.皮样囊肿 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常为单房,也有双房或多房。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
2.畸胎瘤为一种实质性混合瘤。由外、中、内三胚层组织构成,内有软骨、平滑肌、支气管、肠粘膜、神经血管等成分。畸胎瘤恶变倾向较皮样囊肿大,常可变为表皮样癌或腺癌。畸胎瘤,其中14.2%呈恶变。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发现。若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发生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气急加剧。囊肿向支气管溃破,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性液。胶性液吸入肺内,可发生类脂性肺炎和类脂性肉芽肿。囊肿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和周身毒性症状。囊肿若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想到恶变、继发感染或瘤体出血的可能。化脓性囊肿破入胸腔或心包时,可发生脓胸或心包积液。
X线检查囊肿位于前纵隔,心脏和主动脉弓交接处,少数位置较高,接近前上纵隔,也可位于前下纵隔。多向一侧纵隔凸出,少数可向两侧膨出,巨大者可凸入后纵隔,甚至占满一侧胸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囊壁钙化较常见。有时可见特征性的牙齿和碎骨阴影。
(三)中纵隔肿瘤极大多数是淋巴系统肿瘤。常见的有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等。多以中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也可侵入肺组织形成浸润性病变。本病病程短,症状进展快,常伴有周身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X线检查示肿大淋巴结位于气管两旁及两侧肺门。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密度均匀,可有大分叶,但无钙化。支气管常受压变窄。
(四)后纵隔肿瘤几乎皆是神经源性肿瘤。可原发于脊髓神经、肋间神经、交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可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者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瘤;恶性者有恶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肉瘤。电镜检查发现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肉瘤的超微结构类似,但胶原含量有所不同。极大多数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图5A、B),有时也可位于上纵隔,多数有被膜。X线征象为光滑,圆形的孤立性肿块。巨大的肿块迫使肋间隙增宽或椎间孔增大。有时肿瘤呈哑铃状伸进椎间孔,侵入脊椎管,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神经纤维瘤多见于青壮年,通常无症状。肿瘤较大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肩胛间或后背部疼痛、气急等。
(五)支气管囊肿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多半位于气管、支气管旁或支气管隆突附近。支气管囊肿多属先天性,来自气管的迷芽,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无症状,若与支气管或胸膜相通,则形成瘘管。继发感染时则有咳嗽、咯血、脓痰,甚至发生脓胸。X线检查在中纵隔的上中部,气管或大支气管附近,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块状阴影,无分叶或钙化。若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可见到液平面。
纵隔肿瘤在线咨询
更多
治疗纵隔肿瘤有什么方法比较好
纵膈肿瘤一旦诊断,绝大部分建议尽早行手术救治将肿瘤摘除并做病理仔细检查诊断。如果不积极手术,肿瘤会逐渐减小,压制周围组织器官还会致使胸痛、胸闷、咳、呼息和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侵害重要的组织器官,甚至再次发生远处岔开,失去手术机会,即使采取放射治疗、化疗等方法,远期治疗效果也不佳。需要强调的是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个回答
纵隔肿瘤CT引导穿刺活检后患者需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就是防止许多气胸和刺击部位破皮的情况,需要有卧床休养一天,如果没明显异常的话,术后第2天就可以出院了。在饮食方面并没有太特殊的禁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患者不能够喝啤酒,不能够吃许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吃这些食物的话,有可能会严重破皮的风险的。特别声明饮食上要注意营养,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注意休息。
1个回答
纵隔肿瘤症状
纵隔肿瘤的症状与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及压制周围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纵隔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临床诊断症状,随肿瘤减小,压制周围的组织器官后可再次出现额外症状,压制上腔静脉可引来患者面颈部血液回流障碍,引发面颈部浮肿。神经源性肿瘤从脊神经鞘膜响起,较小时可无症状,专心增涨可摧毁神经引来额外下肢症状,甚至可摧毁脊髓致使患者全瘫。特别声明需要吃一些粗粮,这样可以增加膳食纤维。
1个回答
常见前纵隔肿瘤还治得好吗
纵隔肿瘤分别是原发性肿瘤和复发性肿瘤的两种症状,通常是最常见的,也是原发性纵隔肿瘤。想救治前纵隔肿瘤的患者应从饮食方面抽出来,按照医生每天建议的恰当饮食规律饮食,患者积极互相配合医生救治,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然后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的去忧心。需求注意一定要戒烟戒酒,饮食要清淡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
1个回答
纵隔肿瘤B3型经手术、放疗、化疗现复发,应该怎么办?
目前再次出现病发,主要看目前可有再次出现岔开,如果没岔开,还可以通过手术解决,再次出现岔开的只好是通过保守救治,那只好是通过化疗或者是化疗以及中医调养来延长生存期。建议可以按照大型医院肿瘤科医生的医嘱下来正规的实施调养一段时间吧。需要强调的是辛辣的,油腻的食物尽量还是要避免。
1个回答
纵隔肿瘤要注意哪些事情
患者如果仔细检查出的肚子上有个肿瘤的情况,首先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仔细检查,确认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性质,再根据确诊和病情,体质等方面的因素,考量手术救治解决才是最重要的,早期手术摘除肿瘤是自愈肿瘤疾病和预防工作癌细胞岔开或癌变的最关键环节,早期确诊,早期救治是自愈肿瘤疾病的最好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保持一个平和乐观的心态,可能对于后期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改善。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