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常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常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必要时留痰标本送验。

  2.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感染与咯血。

  3.观察体温变化。

  4.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5.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对症护理】

  1.根据病情,合理给氧。

  2.体位引流

  (1)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作体位引流。

  (2)引流时间每次为15min,鼓励患者咳嗽。引流完毕后给漱口。

  (3)每日1~2次(清晨、入睡前)作体位引流,记录引流出的痰量及性质。

  (4)引流应在饭前进行,应协助拍背。

  3.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每日2次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4.咯血患者按咯血护理常规

  (1)给予精神安慰,鼓励患者将血轻轻咯出。

  (2)给予温凉,易消化半流质,大咯血时禁食。

  (3)密切观察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密切观察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5)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6)大咯血患者给予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

  (7)准备好抢救物品和吸引器。

  (8)必要时正确记录特护单。

  (9)密切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

  (10)保证病室安静,避兔噪音刺激。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位整洁。

  [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口腔护理晨起、睡前、进食后漱口或刷牙等,减少细菌下延至呼吸道引起感染。

  3.适当休息适当下床活动,以利痰液引流。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口腔清洁,勤漱口、多刷牙,定期更换牙刷。

  3.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引流排痰。

  5.定期做痰细菌培养,尽早对症用药。

支气管扩张在线咨询

更多

支气管扩张什么引起

感染,幼儿时期反复的肺炎,麻疹,百日咳,破坏了肺的结构,后期的感染加阻塞就反复的就形成了支气管的扩张。是肺结核,这是常见的一个疾病,在结核的愈合的过程中,病灶愈合形成瘢痕之后,造成了牵拉就形成了所谓的结核性支扩。有一些先天性的因素,有一部分患者是肺发育不全如肺囊性纤维化。还有一些是免疫性疾病造成的继发性的支气管的扩张。

1个回答

老人支气管扩张咳血,如果咳血不止,如何处

老人支气管扩张咳血,如果咳血远不止,就要及时就诊,这个没很好的措施,要去医院采用敷药的药物救治,最好不要耽搁疾病救治。在医院一般融合气管镜等仔细检查,然后针对性用药化瘀敷药,融合血管营养药物和祛痰剂等救治。然后在稳定救治为宜,最好是住院仔细观察,接下来就是抗菌消炎救治,严重的是要考量手术解决的,留意增强营养增强体质为宜,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进新陈代谢才好。特别声明多喝温开水,生冷和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

1个回答

支气管扩张咋办啊?请问是否可以通过平时的饮食治疗呢?请问应...

,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会致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也属于慢性病,一旦诊断可能会是需要有长期的救治,另外平时留意预防工作传染,频繁的咳咳痰,甚至便血是支气管扩张,比较典型的症状,要留意救治,平时饮食上留意清淡饮食,防止过多油腻,刺激食物还是药,按时复查,用药压制。特别声明尽量不要吃干热上火和刺激性的东西。也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

1个回答

支气管扩张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治愈啊

,支气管扩张主要尿道囊状发生改变。他也是尿道的个器质性变动有不可逆性。你现在痰有颜色变动的话,我建议你去医院里面做个ct检查一下看一看,在看几下血常规看一看如何有传染。如果确认有的话,那就需要有抗感染救治。决定比较敏感的药物救治一段时间再复检几下,胸片。需要强调的是平时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东西,避免引起症状的进一步加重,注意多喝水。

1个回答

我想问一下我一直再吃管支气管扩张的

,最好是先停药,尽快去医院做仔细检查。如果诊断怀上,需要有看具体情况。中药有些也是不能够在怀孕期服食的,怀上就需要有换药救治了,并且还要孕检,看几下对孩子如何有影响。但第三甲医院面诊后,再定。孩子能不能要的话,还是以孕检的见过来看。必须仔细检查看指标 才可以定。需要强调的是需要注意多休息,注意身体保暖,注意观察病情,如果长时间反复不好需要去医院看。

1个回答

支气管扩张一年多,经常咳嗽,反复感染咳血

患者的情况,考量为支气管扩张,现在的情况,可以考量手术救治的,费用在一万元约莫的,在术后以抗炎救治为基础,要保持清洁,多喝水,不可以吃刺激性、油腻、极冷的食物的。特别声明饮食清淡为主,不能吃生冷食物,注意身体不能受凉,需要注意身体保暖。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