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支气管炎

>

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

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

  急性支气管炎是因病毒、细菌以及物理化学刺激、过敏等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属于中医外感咳嗽范畴。是临床上尤其是在冬春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主要阐述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

  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

  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在成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有发热,伴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毒血症症状,而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常无这些表现。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则出现咳嗽、咳痰。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为刺激性干咳,3~4天后鼻咽部症状减轻,咳嗽转为持续并成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晚睡或体力活动时咳嗽加剧。

  咳嗽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剧咳时可伴恶心,呕吐及胸、腹肌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左右,吸烟者则更长。半数病人有咳痰,痰为黏液性,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性痰,偶可痰中带血。气管受累时,深呼吸及咳嗽时可有胸骨后疼痛。伴发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喘鸣、气急和程度不等的胸部紧缩感。有慢性阻塞性病及其他损害肺功能的基础疾病者可有发绀和呼吸困难。胸部体检发现两肺呼吸音粗,黏液分泌物潴留于较大支气管时可闻及粗的干性啰音,咳嗽后啰音消失。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哮鸣音。无并发症者不累及肺实质。胸部影像检查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加深。

支气管炎在线咨询

更多

支气管炎反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可发挥过滤、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道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等,借此可清除气道中的异物和病原微生物。下呼吸道还存在分泌型IgA,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可能是.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及臭氧等对气道黏膜上皮均有刺激和细胞毒作用。据报告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μ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蔗尘、棉屑等亦可刺激损伤支气管黏膜,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1个回答

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孩子有支气管炎可以选择食疗,1、四仁鸡子粥。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和匀,每甘取20克,鸡蛋1只,煮l小碗服下,连服半年。2、生萝卜、鲜藕各。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250克调匀后分2~3次饮服。若为寒咳,可将汁蒸熟。再加姜汁5滴,趁热饮服。3、鲜藕100~150毫升,蜂蜜15~30克,调均内服,每日1剂。对肺热咳嗽,血痰,咽干痛较好。

1个回答

支气管炎是支原体感染吗

支原体感染可以是支气管炎,也可以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体,它通过吸入传染或者感染,支气管和肺组织都可以受累,可以只累积支气管,也可以向下蔓延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主要表现就是咳嗽咳痰,个别病人会有咽痛,轻微的流鼻涕,咳嗽会很剧烈。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群居发病的倾向,也就是一家或者一个办公室会有好多人先后发病或者同时发病。诊断上除了症状体征,可以做支原体抗体检测,查胸部CT或者胸片。

1个回答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支气管炎

引起小孩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染。常见的感染的原因就是病毒,其次还有细菌、支原体等等,但是病毒大概占90%左右。有时候可能会有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都可以引起支气管炎。在病毒感染中,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等多见。但是目前也发现支原体感染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孩子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很有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等。另外目前环境确实不太好,特别是空气环境、空气污浊,或者接触到有毒气体的时间持续的比较长,那么就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物理化学炎症。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免疫功能低下、特应性体质的孩子,或者是营养障碍有佝偻病、有支气管局部的结构异常的孩子,也是容易发生支气管炎。

1个回答

支气管炎由什么引起的

支气管炎是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时,也可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其病因主要如下: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二、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或者是粉尘,也可刺激气管引起炎症。三、过敏因素,包括吸入花粉、真菌孢子、动物毛屑以及寄生虫在肺内移行,也可引起气管炎症。

1个回答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支气管炎

首先可以通过症状来判定,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患者连续2年或2年以上持续发病3个月,伴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状可判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缓慢,时间比较长,病情会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