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隐匿,常在血常规检查时偶被发现。有些病例在出现了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后才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血管与神经系统的表现 早期可有头痛、头昏、眩晕和耳鸣、疲乏、健忘、肢体麻木、多汗等。重者可出现盲点、复视和视力模糊等视觉异常。也可有心绞痛和间歇性跛行。该组症状主要是因红细胞数增加、全血容量增多和血黏度增高而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淤滞和组织缺氧所引起的。
老年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栓形成和栓塞症状 可发生在周围动脉、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引起偏瘫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血栓性静脉炎伴栓塞主要发生在肺部,但肠系膜、肝、脾和门静脉也可发生,可引起急腹症。当伴有血小板计数增高时,该组症状发生机会增加。
3.出血症状 血管充血、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等血小板功能紊乱可导致出血倾向。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上的瘀点和瘀斑等。
4.组胺增高的表现 本症伴颗粒细胞增加,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后者富含组胺。组胺释放增加可致消化性溃疡,故本症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正常人高4~5倍,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威胁生命。皮肤瘙痒也常见,40%发生在热水浴之后,10%可伴荨麻疹。
最常见的体征是出血引起的面部、鼻、耳、唇、手掌和结膜充血,呈暗红色,如酒醉状。视网膜和口腔黏膜也显示充血。动脉血压升高。约3/4以上的患者可有脾脏肿大,由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通常无脾大,故脾大的体征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脾大并非因血容量增加所致,故放血治疗时脾脏不会缩小。约1/3患者可有肝大,随疾病发展肿大逐渐明显。肝硬化可发生于晚期。肝脏和脾脏都不肿大的情况见于10%左右的病例。过度充血及髓外造血可能是引起脾脏肿大的主要原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怎么预防?
小儿病毒相关吞噬血细胞综合征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在疫苗的研制上也存在困难,因病毒型别太多,无法控制所有型别。对于体弱或新生儿有密切接触史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高热、皮疹、...
1个回答
儿童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血小板减少,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可能是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的异常。二、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减少,如脾功能亢进、...
1个回答
新生儿巨细胞感染症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是鼻塞和咳嗽,还可能伴有呼吸速度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现象,一般是在呼吸道方面出现症状,与肺炎比较类似,而有些患病的新生儿还可能伴有肝功能受损或肝酶增高现象。新生儿患上巨细胞...
1个回答
地贫可以治疗
地贫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一般是不能彻底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人体出现有溶血性贫血的病症,而且在发病之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地中海贫血,对于地中海贫血一般是不能彻底...
1个回答
怎么引起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
1个回答
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关键还是得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血小板生成障碍,一线治疗是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欠佳,可以应用艾曲波帕、血小板生成素、长春地辛等二线药物。2,幽门螺...
1个回答
血液粘稠度低怎么办?
就你目前叙述的情况,如果拥有血液粘稠度比较低,这种情况证明血液粘稠度要比正常人要好的许多,目前这种情况用不着太过忧心,如果拥有血液黏稠度比较高,这种情况考量才是需要有及时干涉的,根据你叙述的情况,建议...
1个回答
得了血液粘稠怎么办?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如果平时喝水少是可能会致使血液黏稠度高的,需要有留意多喝水,除了就是血脂高,血小板高的情况都可能会致使的。平时需要有留意饮食清淡卫生,防止排便油腻不易吸收的食物,留意多活动,防止暴...
1个回答
血液粘稠度高有什么危害?
如果拥有血液黏稠度比较高,这种情况再次出现有考量是拥有明显的可能会再次出现心脑血管风险的几率,如果拥有头晕头痛这种情况考量还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变高,致使脑供血供氧障碍,有可能会引来上述临床诊断症状,如果...
1个回答
怎样降低血液粘稠度
致使血黏度相对比较高,跟诸多方面因素有关系的,日常饮食结构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平时要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各种油腻,油脂,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取,适当锻炼身体,可以决定许多活血化瘀的药物实...
1个回答
女性血液粘稠怎么调理
女性血液粘稠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生活来实施调养。应当多吃许多含有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说瘦肉,鱼虾,豆类,豆制品,谷类水果以及蔬菜等,是应当少吃许多肥肉以及蛋黄,肝,脑,肾等动物的内脏,以免病...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