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症状,多发于气候多变季节,绝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一般认为反复感冒发热的患儿多脾肺虚弱,卫外不固。其实小儿阳气未充,脏腑娇嫩,脾肺气弱,卫外薄弱是正常的一种体质状态表现,后天调护失宜才是反复易感的原因。
古语云“小儿体要健,常需三分饥与寒”,合理的呵护、养育态度很关键。时下的儿童,家长太过溺爱,如衣被过暖,阳不得泄,常易内蕴生热;乳食喂养过多,过食肥甘厚腻,或饮食偏嗜,日久导致食滞内停,又易滞生痰热。故每遇气候乍变,内郁之热极易招致外邪,如此内外相应,发热常缠绵不愈。同时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偏盛,外邪易从热化,往往一开始见表证的同时便兼见里热证,单纯表证者极为少见。故儿科发热多为肺胃相感,表里同病,因此小儿发热开始即是表里同病。因此早期治疗就宜表里双解。
泻下即是因势利导,清泄胃腑积热,导热从大便外泄。肺与大肠相表里,泻下之法,有畅下疏上之功。泻下既可消除胃腑积热,又有利于肺气的宣降肃发。因此小儿发热使用泻下法,宜尽早使用。但婴幼儿毕竟脏腑娇嫩,因此泻下要适当佐用,且中病即止,不宜重用,以“得便”为度。而且小儿外感发热用泻下之法,意在清泄里热,也不必拘泥于“得便”与否。这在临床也得到证实,临床大多数患儿服药后多数并无明显的腹泻表现。小儿脏腑虽然娇嫩,但是稚阳稚阴,易损也易复,若无外邪滋扰,恢复平衡很快,所以若无特殊情况,一般外感不必用调补法,泻下之意实为祛邪,正所谓祛邪即是扶正。大黄经酒制后,借酒上行,药性缓和,上可清肺热,中可清泄胃腑积热,又有消食导滞之功,用于小儿肺胃积热外感发热尤为适宜。
近年中医药在儿科尤其是婴幼儿疾病中的运用日渐萎缩,这除了因为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足外,与中药服用的特殊性不无关系。小儿用药贵乎神速,中药汤剂应以精,简,便为原则,用药要药少而力专,既要提高疗效,又要便于服用。临床用药亦应分多次服用为宜,一是尽量避免剂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多次服用可使药物持续充分发挥疗效。
中医儿科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儿科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救治,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许多,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许多,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救治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救治,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服食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和西医儿科的区别
中医儿科和西医二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孩子的身体病症来决定有效的方法实施治,对于你宝宝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最近饮食不当所引发的消化不良症状,不管决定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需要有口服增进吸收的药物来实施救治,不过中医还倡导对小儿实施针灸来稳定身体的病症。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医学技术靠谱吗?
小孩子感冒发热只是个急性病的过程,中医一般对慢性病比较好的,急性病西药比较好的,你家宝宝如果生病时间比较长可以去中医儿科那儿看一看是可以的,小孩子感冒只是个病毒感染的,一般不严重不必治疗用药的,就可以自然的好哦,要自已产生一定的低抗力才行的。
1个回答
中医儿科的技术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治疗,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一些,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一些,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治疗,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口服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这个科室咋样?
孩子再次出现低烧一定要及时退热,因为低烧时间长容易对身体器官引发伤害,如果通过药物退热效果不好,可以偿试一下中医的小儿针灸,小儿针灸是中医的个传统治疗方法,他通过特殊的手法可以调整孩子的身理和病理状态,所以针灸用于医治小孩发烧,恶心呕吐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2个回答
腰痛怕冷该怎么保养
你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肾虚引起的,建议补肾治疗,可以用右归丸调理。也可以采用艾灸治疗,可以灸关元,命门,神阙等穴位,效果比较好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