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儿科

>

不同小儿疾病的中医治疗

不同小儿疾病的中医治疗

  孩子因为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常常会患有各种疾病,看着孩子哭闹,不舒服的症状,爸爸妈妈都是急在心里,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不同小儿疾病的中医治疗。

  慢性鼻炎中医疗法

  (1)处方举例一:藿香9克,连翘9克,升麻6克,辛夷3克,青黛3克,水煎服,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特别市小婴儿鼻炎,效果较好

  (2)处方举例二:辛夷15克,蒿本9克,白芷9克,防风9克,升麻6克,甘草6克,青黛3克。煎服或研为细末,每次服0.9~1.5克,每日2~3次。对单纯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均适用。

  (3)针刺疗法:针刺常用穴位为迎香、合谷、列缺、风池,每日1次;按摩迎香、合谷疗效亦佳,耳针则用内鼻、肾上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治疗

  1.普通感冒

  (1)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发法。处方举例:麝香9克,菊花9克,苏梗6克,荆芥穗3克,连翘9克,生石膏9克。


中医儿科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2)风热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表,清热解毒法。

  处方举例一(用于表热重者):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6克,板蓝根9克,生石膏15克,牛蒡子9克。

  处方举例二(适用于里热重者):银花9克,连翘9克,菊花9克,青黛3克,地骨皮9克,白薇9克,生地9克,板蓝根9克,生石膏15克。

  2、流行性感冒:发病急,病情较重。全身症状较明显,容易出现营分证候,可采用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随证加减。 按上诉普通感冒各型,随证选加下列药物:

  (1) 高热加黄苓6克:高热大便于者加小儿牛黄散,每次0.3~0.6克,每日冲服2~3次。

  (2) 暑季感冒,高热神倦,恶心、呕吐、苔腻加麝香6克,佩兰6克。

  (3) 咳嗽重者加前胡9克,杏仁6克。

  (4) 高热惊厥可加钩藤9克,蝉衣6克或珍珠母15克。

  (5) 兼食滞者可加焦楂9克,建曲9克或菜菔子6克。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推荐阅读:不同症状小儿咳嗽的食疗

  处方举例:杏仁6克,苏叶3克,前胡9克,半夏6克,牛蒡子6克,生姜3片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黄粘稠为主,咽红口于,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微黄,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处方举例: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6克,白前9克,枇杷叶9克,桔梗6克,黄苓6克。

中医儿科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儿科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救治,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许多,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许多,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救治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救治,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服食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和西医儿科的区别

中医儿科和西医二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孩子的身体病症来决定有效的方法实施治,对于你宝宝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最近饮食不当所引发的消化不良症状,不管决定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需要有口服增进吸收的药物来实施救治,不过中医还倡导对小儿实施针灸来稳定身体的病症。

1个回答

中医儿科的技术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治疗,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一些,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一些,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治疗,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口服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这个科室咋样?

孩子再次出现低烧一定要及时退热,因为低烧时间长容易对身体器官引发伤害,如果通过药物退热效果不好,可以偿试一下中医的小儿针灸,小儿针灸是中医的个传统治疗方法,他通过特殊的手法可以调整孩子的身理和病理状态,所以针灸用于医治小孩发烧,恶心呕吐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2个回答

反复咳嗽怎么处理好?

  这个属于风寒伤肺引起的咳嗽,爱出汗属于营阴不足所致。   建议看看中医儿科治疗,中药可以使用荆防止嗽散加地骨皮等,注意避风保暖预防加凉。

1个回答

什么药能治疗小儿内分泌病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儿科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治疗中医儿科不能盲目,有的疗法因在治疗过程中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因此患者积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听取大夫的建议吧。

3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