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宝宝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预防宝宝手足口病呢?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专家建议家长,仔细地观察孩子有可能在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的红疹,一旦发现应该首先到社区医院再到大医院就诊。由于柯萨奇HN病毒往往引起呼吸窘迫等症状,所以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体表的红疹,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饮食,多喝水多吃水果,在公众场合应该戴口罩。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3岁以下的宝贝患病居多,经常会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之所以称其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发病后在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
手足口病的概念及预防方法
宝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同时或1-2 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很疼痛,以致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继而,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疹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不过,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恢复,一般没有严重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疱疹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或疤痕。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由“湿热疫毒”引起,属“温病”范畴。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尽量不去入口密集场所,做到“洗净手、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还可以使用以下中药预防方法。
中医中药帮宝宝预防手足口
预防方: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煎水服用,也可用金银花、贯众、藿香、生甘草等;连续服用5—7天可预防感染。
茶饮方:白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开水冲泡,可加适量冰糖或蜂蜜,代茶饮。
中药香包:藿香、艾灸、肉桂、山柰等粉碎成末,包装成小香囊,白天挂在小儿胸前,晚上睡觉时放置于枕边。
中药熏蒸: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及医疗机构等入口密集场所,可用艾条直接焚熏室内;也可用藿香、佩兰、艾叶、石菖蒲等,加水在敞开的器皿中蒸熏室内。食疗方:生薏米、扁豆、绿豆等煮粥食用。
中医推拿:取小天心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的凹陷处),用手指揉动30-50次,可清热疏风;取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正中)用手指做3分钟环性推动,用力要轻些,仅在皮肤表皮推动并不带动深层组织,具有清热除燥之功效。
需要强调的是,要根据小孩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药物。如平素见咽红、便干、口臭等症状,属实证体质的小孩,宜服用银花、连翘、大青叶等以清热解毒;平素易感冒,常见多汗、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属虚证体质的小孩,可服用薏苡仁、葛根等以运脾清热。
上述内容介绍了什么是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大家预防宝宝手足口病有所帮助。
中医儿科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儿科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救治,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许多,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许多,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救治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救治,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服食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和西医儿科的区别
中医儿科和西医二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通过孩子的身体病症来决定有效的方法实施治,对于你宝宝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最近饮食不当所引发的消化不良症状,不管决定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需要有口服增进吸收的药物来实施救治,不过中医还倡导对小儿实施针灸来稳定身体的病症。
1个回答
中医儿科的技术咋样?
小孩子是用中医的儿科实施治疗,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慢一些,而西医的治疗效果要快一些,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加的长久,而且副作用会比较小,如果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好,可以试一下用中医的方法实施治疗,但是中药比较苦,孩子口服下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1个回答
中医儿科这个科室咋样?
孩子再次出现低烧一定要及时退热,因为低烧时间长容易对身体器官引发伤害,如果通过药物退热效果不好,可以偿试一下中医的小儿针灸,小儿针灸是中医的个传统治疗方法,他通过特殊的手法可以调整孩子的身理和病理状态,所以针灸用于医治小孩发烧,恶心呕吐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2个回答
反复咳嗽怎么处理好?
这个属于风寒伤肺引起的咳嗽,爱出汗属于营阴不足所致。 建议看看中医儿科治疗,中药可以使用荆防止嗽散加地骨皮等,注意避风保暖预防加凉。
1个回答
什么药能治疗小儿内分泌病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儿科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治疗中医儿科不能盲目,有的疗法因在治疗过程中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因此患者积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听取大夫的建议吧。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