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现在很多人都以快餐为主要饮食,造成患有胃病的人越来越多,下面那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中医辨证治疗胃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形体是否壮实、疼痛特点(包括时间特点)、病程、伴随症状等。
2)辨气血 病程、疼痛特点(胀痛、刺痛)、位置固定与否、伴随症状、舌脉。
3)辩缓急 凡胃痛暴作,其病急者,多因寒邪或饮食所伤。凡胃痛渐发,起病缓者,多因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或气滞血瘀所致。
4)辨寒热 寒证的胃痛可以分为虚实两方面。大多由感受寒凉或过食生冷而诱发或加重。寒邪犯胃的胃痛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绞痛,疼痛剧烈而拒按;脾胃阳虚的胃痛多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剧。热证的胃痛,多为烧灼样疼痛,痛势急迫,得冷饮而痛减。
5)辨脏腑 胃痛的病位在于胃,但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初病大多在胃,常常与外感、饮食有关,症状有胃脘胀痛、闷痛、嗳气、大便不爽、脉滑等;在肝病情常常反复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胃脘胀痛放射至两胁,部位不定,脉弦。在脾多为久病,以饥饿时隐痛为主,进食后可以缓解,面色萎黄,疲劳乏力,大便溏薄,脉缓。
中医辨证论治胃痛
胃痛的分证论治
1、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兼次症: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分析:肝胃不和,气机淤滞,久则化热,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肝热移胃者,用化肝煎。浙贝散结疏郁,白芍养肝柔肝,青皮、陈皮理气,丹皮、栀子清肝泻热。
胃脘烧灼疼痛,口干口苦、恶心明显者,用小柴胡汤。 大便干结者,加草决明、芦荟。 可加左金丸(6:1),以黄连清泻胃火,吴茱萸辛散肝郁。
内热最易伤阴,此时投药最忌香燥之品,可选用香橼、佛手、素馨花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物,故叶天士有“忌刚用柔”之说。
胃热迫血妄行,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可用泻心汤加减。
2、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
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女子月经延期,色黯。或见呕血、黑便。
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象:脉涩。
分析: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则胃脘疼痛。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散瘀止痛,丹参饮(丹参、砂仁、檀香)和胃止痛。 疼痛明显者,加元胡、三棱、莪术,并可加理气之品,如枳壳、木香、郁金。 若见出血者去檀香、砂仁加山七、降香、仙鹤草、白芨等止血化瘀之品。 兼有血虚者,合四物汤。[page]
3、肝胃气滞(肝胃不和、肝气犯胃)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 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
舌象:苔多薄白。 脉象:弦滑。
分析: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气滞,故胃痛。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以增强行气疏肝、和胃止痛之功效。方中以柴胡、川芎、芍药、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可加郁金、木香、素馨花加强理气解郁之功效。
若胀明显者,加青皮、郁金、木香理气解郁。
疼痛甚者,加川楝子、玄胡理气止痛,但玄胡活血祛瘀,注意孕妇慎用。 嗳气较频者,加沉香,旋复花(包煎)、代赭石以顺气降逆
4、胃中蕴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
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秘结。 舌象:舌质红,苔黄少津。 脉象:滑数。
分析:“气有余便是火”,胃气壅滞,日久化热,故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
治法:清热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泻心汤清泻胃热,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清热。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理气止痛。可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等。
热甚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加半夏泻心汤。
5、脾胃虚寒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疼痛加剧,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
兼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便溏薄。 舌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象:脉沉细无力。
分析:脾胃阳虚,中焦失于温养,则胃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健中汤 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止痛。注意饴糖不可以用蜜糖替代。 吐清水较重者,加小半夏加茯苓汤或苓桂术甘汤温胃化饮。 伴有泛酸者,加吴茱萸、海螵蛸等。 阳虚寒甚用大建中汤,或附子理中汤;推荐阅读:分析哮喘的分类诊断和食疗方
脾胃虚弱,阳虚内寒不甚者,用香砂六君子汤; 兼有血虚者,可用归芪健中汤。 中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
伴有肾阳不足表现如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可加用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助肾阳以温脾和胃,肾虚表现明显者可以用肾气丸、右归丸。
中医内科杂病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
需要具体地区分结节的原因和性质。由乳腺增生引起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症状和增生,有的甚至可以治愈,对于这种情况,平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调节,避免激素类药物和美容用品的滥用,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对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中药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有时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霉菌阴道炎的效果好吗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意见建议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阴唇及阴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治疗期间禁止同房。连续三次在经后复查白带正常方为治愈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主要是湿热下注导致阴道内分泌物增多,导致病原菌入侵引起的阴道炎症,药物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选择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阴道内用药保妇康栓、消糜栓。口服药物可以选择妇炎康片、花红片、妇科千金片等。也是跟西医一样,需要按疗程用药,但是疗程会比西医要长一些,一个疗程为20天左右。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效果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存在,但以慢性宫颈炎多见。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可伴有血丝或夹有血丝。长期慢性机械性刺激是导致宫颈炎的主要诱因。中成药对于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在消除炎症的同时,还要提高机体免疫力。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
用中医治疗宫颈炎必须辨证论治,不能随便用药,如果患者有腰酸坠胀、腹痛下坠、小便频数疼痛、舌苔黄腻等症状,可以用扁豆花、椿白皮煮水喝,对于缓解宫颈炎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现的是脾肾亏虚,属于虚症,在症状当中见到带下量多清晰、缠绵不断、食少神疲、腰膝酸软、面色无华,或者经常大便稀溏、舌苔薄白,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蚕砂、薏米煮水喝。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通过中医疗法效果是不明显的,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比如金嗓散结胶囊或者黄氏响声丸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手术,可以在支撑喉镜或者纤维喉镜下进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声带息肉手术后需要禁声两个星期左右,而且术后要定期门诊复查,短时间内避免用嗓过度和大声说话。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