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医内科杂病

>

惊悸失眠 选中医静心方

惊悸失眠 选中医静心方

  在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以下基本方剂: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党参12克,栀子9克 (炒),香豉7克,茯神12克,石菖蒲9克,龙齿24克(先煎),远志12克,酸枣仁18克(炒、捣),夜交藤24克,琥珀4克(研、冲),灯心草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中之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和解少阳,疏畅气机;栀子豉汤(栀子、香豉)清宣郁热;安神定志丸(茯神、石菖蒲、龙齿、远志、党参)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甘草、川芎、知母)养血安神。琥珀助安神定志丸镇惊安神,夜交藤助酸枣仁汤养心安神,灯心草助栀子豉汤清心除烦。

  心火偏亢,心烦神乱,惊悸怔忡,失眠多梦,舌红脉数者,可以本汤剂送服朱砂安神丸;

  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证属心肾不交者,可以本汤剂送服磁朱丸;

  心烦少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精神萎靡,腰膝疲软,咽干,健忘者,可以本汤剂送服交泰丸;素体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健忘,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脾两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易惊,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者,可合归脾汤加减;胆虚痰热上扰,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者,或合温胆汤加减;

  心脾血虚,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心慌,面色萎黄者,可合茯苓散加减;脾虚偏寒,症见失眠,便溏者,或合寿脾煎加减;

  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症见失眠,心烦、口苦者,可合泻肝安神丸加减;

  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症见心悸怔忡,气短自汗,精神倦怠,少气懒言,少寐多梦,健忘者,可合柏子仁丸加减;

中医内科杂病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

需要具体地区分结节的原因和性质。由乳腺增生引起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症状和增生,有的甚至可以治愈,对于这种情况,平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调节,避免激素类药物和美容用品的滥用,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对于...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霉菌阴道炎的效果好吗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意见建议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中医认为霉菌性阴道炎主要是湿热下注导致阴道内分泌物增多,导致病原菌入侵引起的阴道炎症,药物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选择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阴道内用药保妇康栓、消糜栓。口服药物可以选...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效果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存在,但以慢性宫颈炎多见。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可伴有血丝或夹有血丝。长期慢性机械性刺...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

用中医治疗宫颈炎必须辨证论治,不能随便用药,如果患者有腰酸坠胀、腹痛下坠、小便频数疼痛、舌苔黄腻等症状,可以用扁豆花、椿白皮煮水喝,对于缓解宫颈炎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现的是脾肾亏虚,属于虚症,在症...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通过中医疗法效果是不明显的,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比如金嗓散结胶囊或者黄氏响声丸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手术,可以在支撑喉镜...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中医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中医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慢于手术治疗。1、宫腔粘连可能是由于炎症导致的,例如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就可能会引发宫腔粘连。2、宫腔粘连可能是由于手术的原因导致...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治疗

中医对鼻炎的治疗手段十分的丰富,但是见效比较慢,而最常见治疗方式有口服药物,按阴阳五行、辩证疗法手段,对病人的身体类型及鼻炎种类,进行因人施方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之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药灸等来对病人...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

中医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具体要看患者病情。中医药治疗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较为缺乏,不推荐使用中草药治疗。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可选择针灸治疗,减轻鼻塞,也可行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建议患者要多饮热...

1个回答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

中药治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常用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防风、五味子、甘草等中药来治疗过敏性鼻炎,也用中药制成中药制剂来治疗过敏性鼻炎,总体用中药来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效果,能缓解打喷嚏,减少...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