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一定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患者,男,40岁,在西藏工作。主因:头痛、眩晕、疲乏、肢端麻木、刺痛、皮肤瘙痒,遂到西医院血液科就诊,查血常规示:RBC7.0×1012L-1、Hb179g/L,同位素测定血容量增多,红细胞容量40mL/kg,血液生化示:尿酸增加,骨髓穿刺示:各系造血细胞都显著增生,脂肪组织减少,巨核细胞增生较明显。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系统治疗,疗效不显著,遂到我院就诊。现患者头痛、眩晕、疲乏、皮肤瘙痒,面部皮肤暗红,舌紫暗,苔黄腻,脉强涩。此为气血不足、血脉瘀滞所致。给予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治法。组方:当归20g、生地30g、白芍30g、芍药18g、人参10g、川芎25g、紫草30g、连翘20g、丹皮30g、黄芪12g、柴胡12g、牡蛎粉9g(冲服),患者服上方30余剂,诸症皆除,遂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复查血液各项指标均正常,骨髓穿刺示:正常骨髓象。
患者久居高原之地,空气稀薄,致五脏之气不足,气为血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不足,则血生之源不足,血行迟缓,久而则气血虚弱,血脉瘀滞。本方中人参具有补气作用,当归、生地、白芍、紫草、川芎、丹参、丹皮、牡蛎粉、活血化痰、补益气血。药量相当,故获良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一定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一、临床表现: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红细胞)总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本病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在血管性症状方面,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脑及冠状血管。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瘫痪等脑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炎、颈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统计资料显示约有79.9%患者肝肿大,部分系因充血所致,大多为轻度,后期可导致肝硬变,称Mosse综合征。87.8%患者有脾大,大多较明显,可发生脾梗塞,引起脾周围炎。
二、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180g/L(男),≥170g/L(女);红细胞计数≥6.5×1012/L(男),≥6.0×1012/L(女)。白细胞计数>12.0×109/L(无发热及感染)。血小板计数>400×109/L。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
红细胞容量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无发热及感染)。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92%)。血清维生素B12增高(>666pmol/L)
三、诊断要点:
1.临床有多血症表现。
①皮肤、黏膜呈绛红色,尤以两颊、口唇、眼结合膜、手掌等处为著。
②脾肿大。
③高血压,或病程中有过血栓形成。
2.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①血红蛋白:男性>180g/L、女性>170g/L;
②红细胞计数:男性>6.5X10^12几、女性>6.0X10^12/L。
3.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无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细胞计数多次>11.0X10^9几。
5.血小板计数多次大于300X10^9/L。
6.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与巨核细胞系均增生,尤以红系细胞为显著。
7.能除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别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肾、肝、小脑及妇科肿瘤等所致者。此外病史中要注意有无嗜烟癣,是否居位高原地区,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四、鉴别诊断
应与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肺疾博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肾上腺样瘤、肝癌、肾癌等)、囊肿和血管异常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
五、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遏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1、静脉放血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 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 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2、化疗:
1)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遏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烷化剂的用量和方法:开始剂量环磷酰胺为100~150mg/d,白消安,马法仑及苯丁酸氮芥为4~6mg/d,缓解后停用4周后可给维持剂量,环磷酰胺为每日50mg,白消安等为每日或隔日2mg。
3)三尖杉酯碱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d,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3、α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有遏制细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剂量为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缓解率可达80%。
4、放射性核素治疗32P的β射线能遏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初次口服剂量为11.1×107~14.8×107Bq,约6周后红细胞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达2~3年。32P有可能使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用。
中医血液科在线咨询
更多
血虚阳亢不用治疗能好吗?
你好,一情况下血虚绝不会一同肝阳上亢,只有阴虚才会引来肝阳上亢。但是如果患血虚阳亢的患者,不实施治疗是绝不会全愈的,建议您,请中医大夫看一下,然后采用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天麻钩藤饮等配制,治疗期间...
1个回答
想知道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你好!肌肉是需要不断进行功能锻炼的,要不会慢慢萎缩。你现在肌肉萎缩估计是以前不重视功能锻炼。另外要加强营养...
3个回答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本病大多婴儿时即发病表现为贫血虚弱腹内结块发育迟滞等重型多生长发育不良,常在成年前死亡轻型及中间型。患者一般可活至成年并能参加劳动,倘注意节劳及饮食起居。 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症状,禀赋不足肾...
1个回答
请问血栓性静脉炎怎么治
你这种情况需要局部做按摩、热敷、封闭、针灸等治疗,静脉滴注大量抗生素治疗。平时禁吃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平时需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个回答
请问血热吃什么好
血热的人吃凉血功效的食物,凉血的食物有:鸭肉、赤豆、荸荠、冬瓜、鲜藕、荠菜、莲子、茄子、大枣、薏米、生地黄、茯苓、山药、鲜鱼、鲜茅根等。饮食方面,应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如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最适合血...
1个回答
关于气血不足吃什么好
生产后因为气血严重耗损,所以产后产妇大多数多有气血不足的情况,这个坐好月子,吃当归生姜炖羊肉,慢慢食补,就会好些的。当归生姜炖羊肉,有补气血的作用。其他的如黄芪炖猪蹄,黄芪炖老母鸡也可以参考。根据以上...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