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得像蒸笼,人走在路上,汗刚冒出来就被晒干了。有人突然眼前一黑,腿软,头晕,倒下去了。中暑,老毛病,可真发作起来,谁也扛不住.医院里打点滴是快,但有些人偏爱中药,一碗汤药喝下去,出汗、退热、缓过来,也不少见。
小时候听老人说,夏天不能贪凉,也不能暴晒。要是哪天太阳毒,干活干到下午,人就容易“发痧”.那时候没空调,也没冰水,家家户户煮绿豆汤,放点薄荷,喝完躺竹席上,扇着蒲扇,慢慢缓。绿豆清热解毒,算是民间对付中暑的“土方子”。
但真中暑了,光靠绿豆汤可能不够。中医讲“暑为阳邪”,伤津耗气。人一中暑,不只是热,还虚,心跳快,口干舌燥,甚至恶心呕吐。这时候得辨证——是不是夹湿?有没有气虚?不同情况用药不一样。
常见一个方子叫清暑益气汤。听起来挺文雅,其实就是黄芪、麦冬、五味子、荷叶 知母 甘草这几味药凑一块儿。黄芪补气,麦冬润肺生津,五味子收汗,荷叶清暑升清。这方子适合那种在太阳底下干了半天活,回来脸色发白、气短乏力的人。喝两碗,出点汗,睡一觉,第2天能下地。
但也有人中暑是另一种样貌。满脸通红,高烧不退,烦躁不安,舌头红,苔黄.这就不宜用补气的药了。得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石膏那玩意儿听着吓人,石头啊,可它清热厉害。一剂下去,体温慢慢降,神志也清楚了。不过这药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喝了可能拉肚子,得小心。
还有种情况,夏天又闷又湿,人不仅热,还觉得头重 胸闷、恶心。舌苔腻腻的,像铺了层奶酪。这种叫“暑湿困脾”,得化湿。藿香正气散就派上用场了。藿香、紫苏、白芷、半夏 陈皮……闻着一股药香味,喝下去打个嗝,胃里舒服了,头也不昏了。以前工地上的师傅中暑,常喝这个,说是“解表化湿”,管用.
但中药不是随便抓来煮的。有人一听清暑益气汤好,自己去药店买几副回家煮......结果本来脾胃就弱,黄芪一补,反倒胀气更厉害。还有人发烧喝白虎汤,可其实只是普通疲劳,体温也没多高,一喝寒凉药,胃受不住,反酸腹泻。
药材的质量也参差。菜市场边的小摊卖的荷叶,晒得发黄,泡水都难出味。正规药房的还好些,但产地不同,药效也有差别。川黄芪和内蒙黄芪,看着一样,劲儿不一样。医生开方时心里有数,普通人哪分得清这些......
煎药也是门道。有人图省事,用电饭锅一炖半小时,药气全跑了。传统讲究先武火后文火,盖上盖子,慢熬四十分钟上面。像石膏这种矿物药,还得先煎二十分钟,不然有效成分出不来。现在年轻人谁有这耐心?药渣倒掉,连味道都没闻明白。
更别说配伍禁忌。有人一边喝中药,一边吃西瓜,冰镇的,一口下去透心凉。可西瓜寒凉,跟温补药一冲,药效打折不说,肠胃还闹意见。还有人喝完藿香正气水,立刻灌啤酒,结果吐了,夜里发烧更厉害。
也不是所有中暑都适合中药。重度中暑,体温超过40度,意识模糊,抽搐——这得立刻送医。中药再好,也救不了命在这当口。等稳定了,调理阶段再用,或许能帮上忙。
乡下有些土郎中,会用刮痧、针刺十宣放血,配合汤药。城里人听着玄乎,可有些老人信这个。脊背刮出一片紫红痧点,人立马觉得轻松。科学解释是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说是“泄热”。不管原理如何,只要不感染、不出意外,也算一种经验积累。
说到汤药,味道真是个坎。清暑益气汤还算温和,白虎汤苦得皱眉,藿香正气散一股怪味,像药店里混了风油精。小孩不肯喝,大人捏着鼻子灌,场面一度失控。加点冰糖?不行,影响药性。蜂蜜?有的方子忌甜。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咽!
其实预防比治疗重要。避开中午出门,戴草帽,穿浅色衣服,随身带点淡盐水!办公室空调别开太低,室内外温差大,反而容易感冒。饮食清淡,多吃瓜果,少喝酒,少熬夜。这些道理老生常谈,可真做到的没几个。
汤药治中暑,不是万试万灵。有人喝三次就好,有人喝一周还哼唧。体质不同,环境不同,反应自然不一样。关键是对症,找对人,开对药。自己瞎琢磨,风险不小.
曾见过一个人,中暑后自己煮金银花菊花茶,连喝三天,结果腹泻脱水,反倒进了急诊.金银花虽清热,但性寒,过量伤脾胃。他本就肠胃不好,这下雪上加霜。
啊,别把中药当水喝。它能调,能缓,能助恢复,但不是神仙汤。该休息得休息,该降温得降温!药是辅助,身体自己修复才是根本!
汤药一碗,冒着热气,颜色或深或浅,气味或浓或淡。喝下去,不一定立刻见效,但有人信它,愿意等......这份等待,带着点传统生活的节奏——不急,不躁,顺应天时。
早发现,早治疗。想了解更多“中药汤治疗中暑”的知识,就多花点时间阅读。愿你每天轻松自在,身体棒棒的.作息规律,身体才更健康。健康不是小事,得从每天的小事做起。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喝酒中暑怎么解
喝酒后中暑,身体会更难受。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脱水,中暑风险更高。这时候要赶紧停下来,别再喝酒。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把外套脱掉,通风好一些。喝点凉水或者淡盐水,慢慢补充水分。别一口气喝太多,小口喝比较...
1个回答
中暑阴虚还是阳虚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畅就容易中暑。从中医角度看,中暑后要看体质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阴虚的人中暑,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手脚发热、出汗多但汗...
1个回答
中暑晕倒了咋办
中暑晕倒了,第一件事是赶紧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晒。如果周围有风扇或者空调,可以打开帮助降温。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找专业医生来处理。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帮患者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身,或者...
1个回答
中暑如何用针灸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针灸在缓解中暑症状方面有一定帮助。中暑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身体散热、恢复意识。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人中、十宣等。合谷穴在...
1个回答
中暑能否连续刮痧
中暑后能不能连续刮痧?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不适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恶心、乏力等。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如果中暑后身体还比...
1个回答
中暑头疼浑身冷
中暑以后,头疼得厉害,整个人还发冷,这种情况要小心。中暑不是小事,身体扛不住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症状。明明是热天,却感觉冷,说明身体已经失衡。这个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脱掉多余的衣服,让身体散...
1个回答
谨防中暑伤害身体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中暑。中暑不是小事,严重了会伤身,甚至有生命危险。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一开始可能会头晕、出汗多、四肢无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抽筋、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夏天出门,要避...
1个回答
中暑的西医名
中暑的西医名称是“热射病”或“高温相关疾病”。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的情况。人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身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这时候,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失控,体温...
1个回答
宝宝慢性中暑
宝宝慢性中暑不容易察觉,但影响不小。天气热的时候,宝宝容易出汗多、口渴、精神差。如果长时间处在闷热环境中,可能出现慢性中暑。宝宝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常见表现有食欲下降、爱哭闹、不爱动...
1个回答
司机中暑揪痧
司机在高温天开车,容易中暑。有位司机就因为太热,身体不舒服,后来通过揪痧缓解了症状。揪痧是一种民间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手指在皮肤上揪出一块块红印,帮助身体散热、通气血。司机中暑后,有人帮他揪痧,很快觉...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