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了怎么办
作者: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5-10-20 12:01:19
眼睛突然变模糊,像蒙了层雾。早上醒来,照镜子,瞳孔有点发白,不疼,也不红,就是看不清字。起初以为是熬夜,没当回事。后来连路都走不稳,撞墙,踩空台阶。医生说,视神经萎缩了。
这病名字听着挺吓人。其实不是“肿”,是“死”——神经细胞慢慢退化,信号传不到大脑。就像电线老化,绝缘皮剥落,电流断断续续。眼前的东西,明明在那儿,可脑子收不到画面。
有人说是青光眼拖的,眼压高,压坏了神经。有人是发过视神经炎,治得晚,留下后遗症。还有人查不出原因,基因可能有问题。反正结果一样: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色觉变差,晚上更糟。
医院里一堆检查:OCT 视野计 VEP 眼底照相……机器咔咔响,头被固定住,盯着一个点看十分钟。报告出来,医生皱眉,“神经纤维层薄了”。这话听不懂,但心里咯噔一下。
治疗?没有药能让人“长出新神经”。西医基本靠营养神经的针剂和口服药,比如维生素B族 甲钴胺 艾地苯醌。打几个月,复查,可能稍微稳住,也可能继续掉。指望恢复?难。有人说打了鼠神经生长因子,感觉好一点,也有人说没用.贵,自费,打不打,自己掂量。
中药也有人试。熬一大碗黑乎乎的汤,喝得反胃。什么石斛夜光丸 明目地黄丸,药店柜员推荐的,吃了一阵,眼睛还是糊.老中医搭脉,说“肝肾阴虚”,开一堆名字拗口的草药。坚持三个月,停了——没效果,还伤胃。
生活上得小心。光线要足,看书开台灯,别在昏暗地方硬撑......手机调大字体,屏幕不要太亮。走路慢点,扶墙,别逞强。家里杂物收一收,茶几边角包起来,免得磕碰。
情绪最难熬。才三十多,孩子刚上学,工作正忙,突然看不清PPT。开会坐前排,眯着眼,假装记笔记。同事说话,看不清表情,接不上话,显得冷淡。久了,别人疏远.自己憋着,回家摔东西,半夜醒,盯着天花板。
有个人说他去学盲文,结果发现还有光感,不算全盲,又放弃.另一个天天练八段锦,说气血通了,视力停了下滑。信不信由你。还有人信风水,搬家,换床头方向,烧香拜佛。谁也没法证伪。
最怕的是继发问题。一只眼坏了,另一只拼命代偿,结果也被累垮。或者摔倒骨折,住院花更多钱。糖尿病患者更要命,血糖控不好,神经坏得更快。
孩子问:“爸爸,你怎么老歪着头看我?”答不上来。妻子唠叨:“药又忘了吃。”烦,但知道她是关心。
其实有些情况能延缓。青光眼早发现,降眼压及时,神经还能保一阵。视神经炎急性期用激素猛冲,或许能救回部分功能。就怕拖——觉得“再等等”“过两天去医院”,等来等去,黄金期过了。
也见过奇迹!一个病人,视野只剩中间一点点,像从水管里看世界。三年后复查,居然扩了一圈。问他干了啥?他说每天晒太阳,散步六千步,不吃油炸,睡眠准时。医生摇头,“个体差异”。
别乱信偏方。什么“针灸通经络”“放血疗法”“动物胆汁滴眼”,听着就悬。有人试蛇胆汁,眼角溃烂,送急诊!还有卖“神药”的,微信推来,号称国外引进,一瓶三千,吃了能复明。交完钱,人拉黑。
康复训练倒可以试试。视野缺损的,做视觉代偿练习,用余光找东西。手眼协调训练,夹豆子 拼图。不一定提视力,但能适应生活。
心理关最难破。接受“看不清”这个事实,比吃一百种药都难.有人抑郁,不吃不喝,关房间。家人急,劝不动。也有豁出去的,学录音剪辑,搞自媒体,声音清亮,听众不知道他看不见。
残联能办证,有**,坐公交免费。但申请麻烦,材料一堆,跑三四趟。有些人嫌累,算了。其实该拿的别放弃。
最后想说,这病没法痊愈,但也不是立刻失明......多数人还能留点光感,认人脸,分颜色。关键在“稳”——别让它掉太快。定期查眼底,盯住眼压,控制基础病。
别总盯着“能不能好”.换个角度:怎么活得明白?听得多,摸得清,记性好,也能过日子。黑暗里,未必没光。
看完这篇“视神经萎缩了怎么办”,希望你每天起床都轻松自在,腰不酸,背不痛。动一动,身体更灵活,生病也少。健康小贴士:每天坚持刷牙漱口,口腔干净,心情也更舒坦。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 怎么样治疗视神经萎缩好
- 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