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卵巢炎

>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

  卵巢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只要是已婚的女性都逃不过。它发病的原理是由于阴道内的细菌大量滋生,身体防御机制被破坏,导致细菌感染卵巢,从而引起炎症。卵巢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卵巢炎是病毒初始的状态,治疗不及时或是不彻底,就会病变成为慢性卵巢炎,所以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那么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都有哪些呢?

  中医治疗卵巢炎的疗法

  (1)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方用银翘红酱解毒汤(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加减。

  处方:银花30克,连翘30克,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苡仁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白带量多、臭秽者,加黄柏10克,茵陈10克,车前子10克以清热利湿;若大便秘结者,加枳实10克,大黄6克泻热通便。如果治疗卵巢炎效果不佳或未及时治疗,患者出现高热神昏,斑疹隐隐,谵语烦躁,夜寐汗出,或见咳血、尿血,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为热入营血之征,此时病情严重,要积极抢救治疗。中药给以清营汤清热凉血治疗卵巢炎,方用:水牛角粉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双花15克,连翘12克,黄连6克,竹叶5克,天花粉12克,生甘草6克。

  出现尿血时,方中加大小蓟各15克凉血止血治疗卵巢炎。

  (2)湿热郁结型: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消瘀用于治疗卵巢炎。方用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合失笑散加减。

  处方:黄柏10克,茵陈12克,车前子12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牛膝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败酱草10克。

  治疗卵巢炎,下腹胀痛明显者,方中加莱菔子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以行气止痛;有脓肿形成时,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鱼腥草15克以破瘀散结,清热解毒排脓。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中药浓煎肛点治疗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处方:红藤15克,虎杖20克,败酱草15克,丹参2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黄芪20克。

  上方浓煎至100毫升,肛门点滴,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西医治疗卵巢炎的疗法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西医治疗卵巢炎多采用磺胺、抗菌素治疗,必要时用激素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急性期行抗生素治疗,若有穿刺液或脓液培养并药敏后,应用抗生素效果更佳;若有卵巢周围粘连或卵巢输卵管包裹,可考虑剖腹手术或腹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治疗卵巢炎。若有卵巢脓肿或卵巢输卵管脓肿,经过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患侧附件,保留健侧附件,可以保留生育功能。总之应行保留和建立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治疗卵巢炎的有效手段?看完上面应该对中西医治疗卵巢炎的理念,有所了解了吧。当然选择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还是要根据本身的病情,多听从医生的建议,才能早日康复。

卵巢炎在线咨询

更多

卵巢炎什么症状是什么

卵巢炎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卵巢炎的临床症状与卵巢炎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急性的卵巢炎,一般都会出现发热及头疼、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同时会出现白带增多和下腹部疼痛症状。如果膀胱受...

1个回答

卵巢炎怎样治疗

卵巢炎症性改变,通常都是由于一些慢性妇科炎症,比如子宫内膜炎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原菌随时卵管逆行至卵巢引发的炎症性改变,通常会有腹部疼痛,伴有腰部的酸痛,超声提示有盆腔积液或者局部黏连渗出等症状。治...

1个回答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怎么治疗

您好,如果你得的是急性输卵管卵巢炎,那么越早救治越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还要在生活方面留意,要经常换洗衣物内裤卫生巾,留意外阴部的卫生输卵管和卵巢是女性生殖器的附件,应当及时的去医院仔细检查,采用最有...

1个回答

输卵管炎及卵巢炎该服用中药有效果吗?

一般有输卵管的炎症或者卵巢的炎症传染等很可能会致使腹痛或者再次出现分泌物异常等,建议看几下如何不孕症的再次出现等,如果准备怀上的情况,还是可以决定中医调养的,但是多注意安全的用药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等,...

1个回答

附件炎和卵巢炎是一样的吗?

附件炎就是属于卵巢的部位有炎症传染的。所以如果分泌物多或者再次出现了腹部疼痛等,那应该是有炎症的传染,及时到医院做彩超仔细检查诊断病情后已经开始做救治,但是用药期间留意多歇息,看几下经期的变动,不要有...

1个回答

输卵管卵巢炎如何治疗?

输卵管卵巢炎是盆腔炎的一种。下腹部疼痛伴发发烫症状,应该是急性输卵管卵巢炎,一般都是由于性生活时或者是月经期卫生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传染所致。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有动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救治,可以通过...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