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卵巢炎

>

治疗卵巢炎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治疗卵巢炎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治疗卵巢炎的方法你知道多少?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它的危害非常的大,如果卵巢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导致患者不孕,所以是治疗卵巢炎尤为关键,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要怎样治疗卵巢炎,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下治疗卵巢炎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西医治疗卵巢炎

  西医治疗卵巢炎多采用磺胺、抗菌素治疗,必要时用激素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急性期行抗生素治疗,若有穿刺液或脓液培养并药敏后,应用抗生素效果更佳;若有卵巢周围粘连或卵巢输卵管包裹,可考虑剖腹手术或腹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治疗卵巢炎。若有卵巢脓肿或卵巢输卵管脓肿,经过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患侧附件,保留健侧附件,可以保留生育功能。总之应行保留和建立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卵巢炎

  1.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方用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处方:银花30克,连翘30克,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苡仁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

  白带量多、臭秽者,加黄柏10克,茵陈10克,车前子10克以清热利湿;若大便秘结者,加枳实10克,大黄6克泻热通便。如果治疗卵巢炎效果不佳或未及时治疗,患者出现高热神昏,斑疹隐隐,谵语烦躁,夜寐汗出,或见咳血、尿血,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为热入营血之征,此时病情严重,要积极抢救治疗。中药给以清营汤清热凉血治疗卵巢炎,方用:水牛角粉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双花15克,连翘12克,黄连6克,竹叶5克,天花粉12克,生甘草6克。出现尿血时,方中加大小蓟各15克凉血止血治疗卵巢炎。

  2.湿热郁结型: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消瘀用于治疗卵巢炎。处方:黄柏10克,茵陈12克,车前子12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栀子10克,牛膝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败酱草10克。

  治疗卵巢炎,下腹胀痛明显者,方中加莱菔子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以行气止痛;有脓肿形成时,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鱼腥草15克以破瘀散结,清热解毒排脓。

  以上就是治疗卵巢炎的方法你知道多少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卵巢炎在线咨询

更多

卵巢炎什么症状是什么

卵巢炎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卵巢炎的临床症状与卵巢炎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急性的卵巢炎,一般都会出现发热及头疼、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同时会出现白带增多和下腹部疼痛症状。如果膀胱受到刺激,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的表现。直肠受到刺激的时候,会出现总想解大便的感觉。

1个回答

卵巢炎怎样治疗

卵巢炎症性改变,通常都是由于一些慢性妇科炎症,比如子宫内膜炎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原菌随时卵管逆行至卵巢引发的炎症性改变,通常会有腹部疼痛,伴有腰部的酸痛,超声提示有盆腔积液或者局部黏连渗出等症状。治疗上主要是以消炎为主,选择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或者是替硝唑,同时配合物理治疗,比如配合红光外照射。

1个回答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怎么治疗

您好,如果你得的是急性输卵管卵巢炎,那么越早救治越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还要在生活方面留意,要经常换洗衣物内裤卫生巾,留意外阴部的卫生输卵管和卵巢是女性生殖器的附件,应当及时的去医院仔细检查,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实施救治,或是决定物理疗法,。特别声明平时应该注意多喝水,勤换内裤,注意局部卫生。

1个回答

卵巢炎症有什么症状

卵巢炎症会再次出现小腹两侧疼痛症状,有可能会再次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症状。可以做个腹部彩超的仔细检查,确认对症救治。确认是卵巢炎症,可以互相配合抗生素类药物救治,以及互相配合中药实施救治或者互相配合物理救治,波姆光救治,微波救治。具体的治疗方案听医生的,用药后再复检几下。特别声明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不饮酒抽烟,避免劳累。

1个回答

卵巢炎的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卵巢炎是盆腔炎症的一种,是由传染引来,经期或者月经刚干净同房也是诱因。会再次出现发烫,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肛门坠胀感等,需要有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最后,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做的饮食有节,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节身心健康,保持自身卫生,避免因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细菌入侵。

1个回答

怎么预防卵巢炎能否好些呢

您好炎症和囊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的疾病。卵巢的炎症一般是局部的炎症或者宫腔运作等下行的传染等致使。卵巢囊肿一般是由于有内分泌的异常等致使的。其实得了卵巢炎并不可怕,患者要认为自己是可以战胜病魔的,只要及时发现症状,并且对症治疗,缓解病情及康复的几率都非常大。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