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鼻骨骨折

>

治疗鼻骨骨折可以用哪种方法

治疗鼻骨骨折可以用哪种方法

  大家对鼻骨骨折这一疾病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了吧,鼻骨骨折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出现,如果大家遇到鼻骨骨折的情况一定要趁早进行治疗才可以,现在能治疗鼻骨骨折的方法也有很多,大家可以放心接受治疗,那么,治疗鼻骨骨折可以用哪种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医治疗鼻骨骨折:

  闭合性鼻骨骨折复位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鼻骨骨折的方法,以含肾上腺素的麻药棉片置于鼻粘膜表面,5min~10min取出就可以进行手术了,以鼻中隔剥离器或枪状镊等缠以凡士林纱布或棉花,插入患者鼻内,置于鼻骨的后面,向前上方用力将移位的骨片抬起来,一般会听到鼻骨复位声,这种方法治疗鼻骨骨折还是非常见效的。

  中药治疗鼻骨骨折:

  中医认为,治疗瘀血肿痛型鼻骨骨折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为主,可以采用活血止痛汤当归、落得打、川芎、紫荆藤、乳香、陈皮、没药、苏木、赤芍各10g、红花、地鳖虫、田七各5g。衄血多的鼻骨骨折患者可加仙鹤草、白及、栀子炭,局部红肿甚者,加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需要鼻骨骨折患者坚持使用,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治疗鼻骨骨折可以用哪种方法?中医认为,治疗气血虚亏型鼻骨骨折应以补气养血,坚骨生筋之法为主,可以采用人参紫金丹进行治疗,需要准备人参、骨碎补、五味子各10g、茯苓、菟丝子、当归各15g、五加皮、血竭10g、没药6g、丁香5g。失血量多的鼻骨骨折患者可加首乌、桑椹子等,这样也能有效缓解鼻骨骨折的症状。

  食疗辅助治疗鼻骨骨折:

  当归生姜羊肉汤对治疗鼻骨骨折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准备当归20克,生姜12克,羊肉300克,加水1500毫升,放入锅中煮烂至熟,鼻骨骨折患者食肉喝汤,需每天1次,具有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对治疗鼻骨骨折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治疗鼻骨骨折可以用哪种方法?以上这篇文章就是为广大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相关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鼻骨骨折在线咨询

更多

鼻骨骨折复位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考量,可能会是有鼻骨骨折。这种情况如果影响到面部外观,或者是鼻腔通气等,是需要有做手术救治的。手术多数选择在受了伤之后4到5天,等鼻部消肿之后再实施救治,鼻骨复位手术总费用大约在3000到5000约莫,具体费用需要有参照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手术方式。需要声明注意日常生活当中,避免受凉,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

1个回答

鼻骨骨折,必须手术吗,不手术会怎么样?

您好!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你还是到正规医院做几下有关的仔细检查。毕竟鼻子是人五官当中个重要的器官,另一则干扰个人相貌,另外,这也是人的个重要的呼吸器官。鼻子偶尔还会流鼻血,如果不实施解决的话可能会引来鼻炎,所以有关的仔细检查还是有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每日保持好心情,适当运动,定时体检。

1个回答

我二十多天前鼻骨骨折了,会长出来吗?会不会变成塌鼻子?

前鼻骨骨折,如果没移位的话,绝大部分不需要太多救治,可以慢慢彻底恢复。彻底恢复的好的话,一般绝不会变作塌鼻子。建议刚骨折以后可以先局部冷敷,如果没效果的话,可以改成冷敷。在彻底恢复以前,尽量避免戴框架眼镜,在骨折彻底恢复以后,可以适当的用手轻捏鼻部推拿。特别声明这种情况建议按摩理疗,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供血。

1个回答

鼻骨骨折鼻子不通气有事吗?

鼻骨再次出现有骨折的话,产生了鼻子不通气,是由于受了伤后就会容易引来局部的黏膜产生红肿冲血水肿,就会容易产生鼻子不通气的症状,可以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来实施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做个拍片仔细检查,理解可有再次出现鼻骨骨折的部位可有再次出现有移位的情况,如果有移位的话,同时还要手术。特别注意建议患者不要长时间的久坐或者久站,平时在饮食上也要加强营养,避免受凉。

1个回答

小孩鼻骨骨折可以治好吗?

小孩鼻骨骨折是可以救治好的,再次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必须及时的先去医院,如果骨折的比较严重,可能会需要有实施手术,一般不是很严重的话,物理救治就可以,后期的话必须防止大力的碰出鼻子,除了就是饮食必须留意清淡,不能够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除了海鲜类的发物。需求注意平时的话可以吃钙片,或者是打钙剂针,注意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

1个回答

陈旧性鼻骨骨折该怎么办?

陈旧性鼻骨骨折,现在没不适症状,没疼痛症状的话就用不着忧心。不干扰美观的话就用不着忧心。平时留意鼻子的守护,不要磕着碰着,省得引来再次骨折。就是多举办户外锻练,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工作感冒,可以去医院五官科做进一步仔细检查,对症救治。需要强调的是平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合理饮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