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婴儿痉挛症

>

婴儿痉挛症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

婴儿痉挛症应与哪些疾病做鉴别

  婴儿痉挛症发病率并不高,但患有婴儿痉挛症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婴儿痉挛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主要与发生于同样年龄的其他综合征相鉴别。

  1、早期肌阵挛性脑病(myoclonic encephalopathy with early onset) 本病常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发病。先为连续的肌阵挛,然后为古怪的部分性发作、大量的肌阵挛或强直性痉挛。脑电图特征为遏制-暴发性活动,可进展成高幅失节律,病情严重,精神发育停滞,第1年即可死亡。

  2、良性肌阵孪性癫痫(benign myoclonus epilepsy) 该病多发生在6个月~3岁之间发育正常的儿童。表现为全身肌阵挛性抽搐,发作间隔期小儿其他方面均正常。

  3、Lennox-Gastaut综合征(Lennox-Gastaut syndrome,LGS) 发病年龄通常在1~8岁,以学龄前期为高峰。主要症状为:①智能减退;②不典型失神;③体轴性紧张性发作(仰头、点头或全身发挺)。如果一个婴儿发病在出生后3个月内,又有婴儿痉挛症的3个主要特征,诊断婴儿痉挛症是不难的。但如果发病在1岁以后,那么,很可能的诊断是Lennox-Gastaut综合征。

  4、Aicard综合征(Aicard syndrome) 该病为女性发病,有痉挛和特殊的脑电图(常常是不对称的遏制-暴发)、胼胝体缺失、视网膜脱落和脊柱畸形。

  5、肌阵挛-猝倒性癫痫(myoclonic-cataplectic epilepsy) 本症始于7个月到6岁,大多在2~5岁。除1岁以内发病者外,男孩2倍于女孩,发育正常,发作为肌阵挛性、猝倒、肌阵挛-猝倒,有肌阵挛及强直成分的失神,以及强直-阵挛发作,常出现癫痫状态。强直性发作见于预后不良病例的晚期。脑电图开始正常,仅有4~7Hz节律,之后可有不规则快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在癫痫状态时有不规则2~3Hz棘-慢波。病程及预后不定。

  6、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又称大田原综合征(Ohtahara syndrome)。起病年龄较婴儿痉挛症更早,在生后数日至3个月内起病。发作形式为单次或成串的痉挛发作,EEG表现为爆发一遏制图形。多有严重的脑损伤或脑结构性异常。治疗困难,预后很差。部分患儿在4~6个月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也有人认为大田原综合征是婴儿痉挛症的一种变异型。

  求医网温馨提示:痉挛症患儿脑电图有特异性表现,出现节律紊乱的高尖波。一旦出现典型的婴儿痉挛症特异脑电图形,诊断并不困难。但婴儿痉挛症的症状不易被家长发现,这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妈妈宝宝健康指导百科》《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婴儿痉挛症在线咨询

更多

婴儿痉挛症摇头

婴儿再次出现剧烈疼痛症摇摇头,是因为防寒不及时,孩子受寒引发的。平时的生存中必须留意孩子的及时防寒,及时提供衣物。还应当留意孩子饮食结构的重新调整,防止禁食极冷难以吸收的食物,引发孩子食道内积食太重。...

1个回答

婴儿痉挛症的诊断与治疗

婴幼儿再次出现剧烈疼痛症,要仔细观察可有再次出现脑组织的伤损,如果再次出现有脑细胞伤损的话,可以做进一步的仔细检查来实施诊断,看一看可有再次出现脑出血的表现出,如果再次出现有血块的话,可以采取手术的办...

1个回答

我家婴儿痉挛症好了

婴儿痉挛症自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会是由于宝宝目前未复发,所以就误以为自愈了。婴儿痉挛症需要有长期服食药物实施压制,因为反反复复复发是可能会致使脑细胞伤损的。平时尽量避免受寒感冒,以免引致剧烈疼痛症的...

1个回答

婴儿痉挛症放弃

婴幼儿降生之后再次出现有剧烈疼痛的症状,要理解可有这个脑损伤,可以做个头部CT仔细检查理解可有伤损的情况可以采取手术的办法来实施救治,同时还要留意仔细观察可有再次出现缺钙的表现出,可以做个微量元素检验...

1个回答

婴儿痉挛症不想活了

婴儿痉挛症要做进一步的仔细检查来实施诊断,看一看可有脑组织的伤损,如果和脑神经有关系的话要去医院复诊,看一看可有再次出现压制的症状,如果再次出现有血块的话,可以采取开颅的手术办法来实施救治,同时还要留...

1个回答

婴儿痉挛症宝宝离开了怎么办?

宝妈您好,一般情况下这个婴幼儿剧烈疼痛症,它持继的时间绝不会特别的长,他一般绝不会致使孩子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但是较好是能及时的给孩子用抗癫痫的药物来实施解决的,要不然的话有可能会引致成癫痫大发作...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