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症状

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症状

  心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指房室束分支以下的传导障碍,其共同特征是QRS时限延长。正常冲动经房室束及三分支系统几乎同时到达心室肌,室内传导时间0.08秒左右,不超过0.10秒。以下就是关于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症状的具体介绍。

  心室内传导阻滞早期症状:

  (一)近端束支阻滞累及束支近端(房室束分支部分和假分支部分)的,范围较小的病变可引起三分支阻滞或右束支与左前分支合并阻滞。

  (二)远端束支阻滞累及三分支远端的病变,可引起:

  ①左束支分支前阻滞,即左束支阻滞

  ②左束支分支后阻滞,即由左束支前、后分支共同阻滞形成的左束支阻滞

  ③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④左束支后分支阻滞

  ⑤右束支阻滞

  ⑥右束支阻滞合并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⑦右束支阻滞合并左束支后分支阻滞

  ⑧两侧束支主干阻滞(双侧束支阻滞)

  ⑨三分支阻滞

  既往一般按QRS时限是否长达0.12秒将束支传导阻滞分为不全性和完全性。实则可分为I、Ⅱ、Ⅲ度阻滞。I度QRS时限略延长,相当于不全性束支传导阻滞。Ⅱ度部分QRS时限明显延长,相当于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Ⅲ度所有QRS时限明显延长,相当于持续的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两支或三支合并阻滞时,各支阻滞的程度可不相同,冲动一般经阻滞程度较轻的一支传导,而形成的QRS波群呈另两支合并阻滞的形态。三支同时完全阻滞,可造成一次或多次心室脱漏。因此,不完全三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可以极为错综复杂。

  (三)心室内传导阻滞浦顷野纤维或心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延长,无束支传导阻滞的特征表现,统称心室内传导阻滞。

  并发症:

  本病可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节律及心室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如心室自主节律未及时建立则出现心室停搏。自主节律点较高如恰位于希氏束下方,心室率较快达40-60次/分,病人可能无症状。双束支病变者心室自主节律点甚低,心室率慢在40次/分以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脑缺血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或猝死。心室率缓慢常引起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宽。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②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则逸搏起搏点多源于房室交界区紧靠分支处出现高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不增宽。如阻滞位于双束支,则逸搏心律为低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或畸形。邻近房室交界区高位逸搏心律的速率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而低位心室自主心律的速率多在每分钟30-50次之间。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发烧引起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发烧引起的疱疹可能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为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曾患水痘的成年人体内“潜伏”有...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会反复吗

病毒性感染的发烧是会反复的。病毒性感染的发烧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病毒侵袭组织器官,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赶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宝宝牙龈红发烧

两岁宝宝牙龈红且发烧,通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应该是孩子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导致发烧,通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者厌氧菌感染引起,一般有龋齿的小孩容易出现;第二,也有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牙龈长疱...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