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丙肝

>

一次输血意外感染丙肝的治疗案例

一次输血意外感染丙肝的治疗案例

  患者:高鹏 35岁 外企市场部主管,在职场打拼的黄金年龄,我却意外感染丙肝,治疗的过程让我难以忘掉。

  因为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的我大量出血,医院就给我输血,没想的的是因为这次输血我感染了丙肝,刚出院之后的我,就出现了全身乏力,食欲不好,恶心难受的症状。以为是这次手术不成功造成的,回医院重新检查,结果让我很惊讶,诊断结果是:急性丙型肝炎。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我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我就出院了。

  谁知几年过后,我有感觉身上乏力没精神、失眠、食欲不好等症状,我怀疑是不是上次没有治疗好,因为和上次的症状很相似,于是再次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ALT112.6u/L TBIL32.29umol/L;B超:肝脏增大、形态尚可,肝脏边缘角变钝,肝脏被膜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1.3cm,脾脏厚度60mm,脾静脉 8mm。胆囊增厚、囊壁毛糙;HCV-IgG17.040、HCV-IgM1.124,丙肝抗体呈阳性,HCV- RNA6.96×10*7copy/ml。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检查的结果让我再次不敢相信,就因为一次输血感染,我就会出现疾病丙肝,最后转化成慢性丙肝。在医院专家组会诊时,考虑到我曾用干扰素、保肝药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采用国际最新“生物分子免疫清毒转阴疗法”治疗,这让我对这次的治疗有了一点点希望。在治疗约40天后,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两个月后乏力、厌食等症状全部消失,饮食量增加1倍,颜面开始出现红润,有光泽,睡眠也越来越好。

  出院后一个月之后我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HCV-RNA转阴,B超检查肝脏表面光滑,大小形态正常,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完全正常。我现已停用任何药物,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很好。正是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健康的重要,希望同在外向打拼的同胞们,忙碌之余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丙肝在线咨询

更多

1型丙肝怎么治疗

丙肝1型治疗一般是采用干扰素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能够有效的杀灭病毒,并且对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的清除丙肝病毒实现转阴,而且有较强的副作用,需要科学规范的使用药物。另外这一类的患者也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不要擅自停药,以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建议在治疗期间尽量保持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煎炸的食物,忌烟忌酒。

1个回答

新生儿丙肝怎么治疗

婴儿感染丙型肝炎,大部分原因是当母亲怀孕时,婴儿在母亲的胃里感染丙型肝炎。也有些儿童不是由丙型肝炎母婴传播感染的,而是由外部感染引起的。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在吃奶粉的同时,也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高蛋白食物。到目前为止,干扰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它不能完全根除婴幼儿丙型肝炎病毒,但对丙型肝炎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个回答

丙肝治疗过程

丙肝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如果肝功能、丙肝病毒RNA、肝脏B超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若各项指标异常,考虑抗病毒治疗,在大夫指导下用药。平时保持好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忌酒,清淡饮食,定期复查。祝好!你好!丙肝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如果肝功能、丙肝病毒RNA、肝脏B超正常,一般不需要治疗,若各项指标异常,考虑抗病毒治疗,在大夫指导下用药。平时保持好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忌酒,清淡饮食,定期复查。

1个回答

国内治疗丙肝

治疗丙肝通常采取以下方法:1、通过干扰素进行治疗;2、采用小分子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患者去医院查一查丙型肝炎的分型,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治疗;3、规范化治疗:需要做B超检查,检查肝脏的弹性,以明确丙型肝炎发展程度,有没有出现肝硬化。如果出现肝硬化,可能需要治疗两个疗程;如果没有出现肝硬化,需要治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三个月;如果曾经注射过干扰素后复发,需要治疗两个疗程。

1个回答

共用餐具感染丙肝

患有丙型肝炎是需要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很多,可以选择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静养,或是多食用高蛋白质食物,但不应该吃高脂肪的食物。病情发作的较为严重时,可以多补充葡萄糖来缓解病情。病人必要时需要使用干扰素来缓解病情。病人也要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避免身体内的免疫力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加重病情。

1个回答

丙肝治疗好后会得肝癌吗

丙肝治愈后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及肝脏形态结构均正常,由丙肝诱发肝癌的几率就很小,但不能确保不得肝癌。诱因肝癌因素很多,如病毒性乙型肝炎、长期饮酒、遗传因素、甚至严重的脂肪肝等,存在上述的某一项还是有可能得肝癌。所以丙肝治愈后也要定期复查肝功、甲胎蛋白及肝脏彩超。丙肝对肝脏损伤比较大,初愈后要注意休息,改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