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或体虚感受外邪、或瘀血内阻、或伤食、或蒸乳,或血虚,以致邪正交争、气机壅阻、营卫失和而造成发热。
1.感染邪毒 产时接生不洁,或产道损伤,或产后衣裤不洁,外阴护理不当,导致邪毒入侵而致。
2.外感 产后元气虚弱,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时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3.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久而化热。
4.血虚 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产后更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
5.伤食 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内停,郁而化热。
6.蒸乳 产后乳络不畅或阻塞,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
【临床表现】
1 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
2 产前不节房事,或产后不禁房事,临产接生不慎,或滞产、难产、产创护理不洁,或失血过多,或当风感寒,冒暑受热,或情志不遂。
3 检查 3.1 产科检查:软产道损伤,盆腔炎性改变。 3.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呈炎性改变、血液及阴道或宫腔排出物培养有细菌生长。 3.3 超声波检查:对盆腔脓肿的诊断可提供依据。
4 应与乳痈、产后小便淋痛、血虚、蒸乳所致的发热相鉴别。
【诊断要点】
1.本病之诊断依据为发热见于产褥期,尤以新产后为多见,常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
2.本病须与内外各科疾病之发热,如痢疾、疟疾、肠痈等鉴别,其鉴别方法主要参合四诊及必要的检查。
3.产后一二日内,出现低热。此因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亏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营卫失和而致低热,属生理性发热,不需治疗,而能自愈。
【辩证分型】
1.感染邪毒 产后持续高热,伴寒颤,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色黯秽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
2.外感 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苔薄,脉浮。
3.血瘀 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苔薄,青紫黯,脉弦涩。
4.血虚 产后身热缠绵,汗出不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苔薄舌质淡,脉细数无力。
5.伤食 产后进食不当,或调补过腻,胃脘闷胀,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大便不畅,低热起伏。苔厚腻,脉濡滑。
6.蒸乳 产后发热,乳房胀痛,牵弓俩胁及腋,并有结块,乳汁不下。苔薄腻,脉数。
【分型治疗】
1.感染邪毒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30克 紫地丁15克败酱草30克 桃仁10克 苡仁10克 失笑散10克(包)丹皮10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12克肉桂3克 益母草3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瓜萎10克、生大黄10克。
2.外感治法:解表和营,祛风养血。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减。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地黄10克 象贝10克 杏仁10克加减:畏寒无汗者,加桂枝6克、苏叶10克;咽痛口干有汗者,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生化汤加味。
当归1
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炮姜5克 甘草6克 益母草30克 败酱草30克 失笑散10克(包)加减:腹痛腹胀者,加香附9克、乌药9克;感染热毒者,加蒲公英15克、红藤15克、鱼腥草15克、金银花15克;恶露积聚不下者,加红藤15克、乳没药各6克、三棱10克、大黄3克、土牛膝15克。
4.血虚治法:益气补血,养阴清热。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0克 黄芪 15克 当归 10克 熟地12克 白芍12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阿胶10克(烊化)加减:失眠梦多者,加枣仁12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15克、远志6克;汗出不止者,加浮小麦15克、糯稻根15克、麻黄根15克;颧红烦热者,加生地9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银柴胡9克。
5.伤食治法:健脾化湿,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九加减。
山楂15克 神曲12克 制半夏10克 茯苓12克 陈皮6克 连翘10克 莱菔子15克 白术10克 全瓜蒌10克 鸡内金1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川朴 6克、生大黄6克。
6.蒸乳治法:疏通乳络,清热散结。
方药:瓜萎散加味。
全瓜蒌12克 生甘草3克 炙甘草12克 通草5克 王不留行12克 乳香6克 白芷10克金银花10克 青皮6克 漏芦12克加减:乳管不通者,加鹿角粉10克,热黄酒冲分2次吞服;乳胀痛者,加川芎9克;乳房胀伴发热者,加黄芩9克、蒲公英15克、丹皮9克、山栀9克,外敷金黄膏。
【中成药】
1.保和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伤食者。
2.开胸顺气丸 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大便秘结者。
3.枳实导滞丸 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便秘者。
4.益母草冲剂 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用于瘀血发热者。
5.午时茶 每日1~2次,每次1袋,冲服。用于外感发热者。
6.柴胡注射液 每日l~2次,每次2~4毫升,肌内注射。用于外感发热者。
7.鹿角粉10克,黄酒冲服。用于乳蒸发热者。
【简便方】
验方 金银花10克、连翘12克、柴胡6克、桔梗6克、蒲公英15克、蚤休12克、瓜蒌15克、象贝10克、生甘草3克,煎服。用于乳蒸发热。
【其它疗法】
取合谷、大椎、曲池、风池(泻法);中脘、足三里、内关、曲池(泻法)。两组穴可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临床诊治应掌握辨证特点,对因治疗。若发热恶寒,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秽臭,则为感染邪毒;恶寒发热,肢体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为外感发热;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拒按,为血瘀发热;产后失血过多,微热自汗,为血虚发热;产后伤食,低热起伏,胃脘胀闷嗳腐吞酸为伤食发热;产后乳房胀痛,乳房结块,乳汁不下,发热不退为乳蒸发热。
2.产褥发热,若高热神昏、惊厥,属危重证候,应予中西医结合救治。同时注意加强护理,取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注意营养,多饮水,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保持外阴清洁,以及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3.提高接产技术,及时处理产道损伤,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
4.谨慎起居,节制饮食,调和情志,严禁房事,注意乳房卫生。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中暑头晕多天
中暑后头晕好多天,人特别难受。太阳底下待久了,或者天气太热没喝水,就容易中暑。一开始可能只是出汗、乏力,严重了就会头晕、恶心,甚至站不稳。中暑后头晕不一定是当时发作,有时候第二天才开始不舒服。有的人几...
1个回答
中暑状况介绍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身体出现的一种急性疾病。天气太热、湿度高、长时间待在户外,都可能引发中暑。身体无法正常散热,体温迅速升高,就会出现中暑症状。中暑初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出汗多、四肢无力。这时候要...
1个回答
突然中暑头晕
那天中午太阳特别毒,我走在路上,感觉整个人都被热气包围着。突然间,头一阵晕,眼前发黑,差点站不稳。我赶紧靠在路边树荫下,心跳得厉害,呼吸也变得急促。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但身体却像被掏空了一样,一点力气都...
1个回答
预防中暑办法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预防中暑,首先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出门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
1个回答
中暑吃点辣椒
中暑后,有人觉得吃点辣椒能缓解症状。其实这种说法并不靠谱。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体温升高。这时候,应该尽快降温,比如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用湿毛巾擦身等。吃辣椒不仅不能降温,还可能加重身...
1个回答
经期避免中暑
天气热的时候,经期更要小心中暑。身体在流汗降温,经期又会流失一些能量,整个人更容易累。出门尽量避开中午最晒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戴帽子、撑伞,穿宽松透气的衣服。走路慢一点,别急着赶路,减少身体负...
1个回答
夏季宝宝中暑
夏天天气热,宝宝容易中暑。家长要多留意,别让宝宝在太阳下待太久。宝宝出汗多,容易脱水。要及时喂水,少量多次。喝点淡盐水更好,能补充流失的电解质。穿衣服要宽松、透气。棉质衣服最合适,吸汗又舒服。帽子也要...
1个回答
小儿中暑腹痛
小儿中暑后出现腹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天气炎热时,孩子活动量大、出汗多,容易中暑。中暑后身体失水,消化功能减弱,就会引起肚子疼。孩子腹痛时,常会哭闹不安,肚子摸起来紧绷,有时还会恶心、呕吐或拉肚子。家...
1个回答
中暑艾灸命门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多因高温下长时间活动引起。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之间,是中医常用的一个重要穴位。艾灸命门穴,有助于温补阳气、驱寒暖身。对于中暑后身体虚弱、怕冷、乏力的情况,有一定的调...
1个回答
中暑的人脖子
中暑的人脖子可能会出现发红、发热的情况。这是因为中暑时,身体为了散热,血液会流向皮肤表面,尤其是脖子、脸部这些部位比较明显。有些人中暑后脖子还会感觉酸软无力,这是因为高温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肌肉...
1个回答
中暑手肘内测
中暑后,手肘内侧可能会出现不适,比如发凉、发麻或者有点酸胀。这是因为中暑时,身体为了散热,血液会往皮肤表面集中,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可能变差,导致这些感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个阴凉的地方...
1个回答
脱水容易中暑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出汗。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就少了,这就是脱水。脱水会让身体降温变难,体温一高,就容易中暑。中暑可不是小事,严重的时候会头晕、恶心,甚至站不稳。夏天出门,记得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那...
1个回答
37.5度中暑
37.5度不算中暑。这个体温是正常范围的。中暑一般是指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还伴有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水,别在太阳底下待太久。如果感觉不舒服,就赶紧找个阴凉地方休息。实在难受,...
1个回答
中暑预防饮料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健康问题,预防很关键。天气一热,身体出汗多,容易缺水,这时候喝点合适的饮料,能帮助我们防暑降温。平时可以喝点淡盐水,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清热解暑,好喝又实惠。还可...
1个回答
中暑右边头疼
中暑后右边头疼,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中暑是因为高温环境下身体调节不过来,体温升高,导致一系列不适。头疼是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偏头痛样的感觉,右边疼得明显,可能是血管扩张或脱水引起的。这时候要做的...
1个回答
中暑低烧咳嗽
中暑后身体虚弱,容易出现低烧、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要多休息,别硬撑。体温不高的话,可以多喝温水,帮助身体降温。如果一直低烧不退,或者体温有上升趋势,就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其他不适。中暑后免疫力会下降,容易...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