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是由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它通过调节体内的产热和散热,来保持体温的相对平衡。正常人的口腔温度是37°C左右,直肠内温度比口腔温度略高0.3~0.5°C,腋下温度则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C。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可以有轻微的波动,但不应超过1°C,超过了便是异常。39°C以上叫高烧。发烧是人体与疾病做斗争的反应。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炎症,以及与感染无关的血液病、风湿病、恶性肿瘤和中暑等病,都可以出现高饶。因此,家中有了高烧的病人,应赶快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同时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细心做好护理,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长时间高烧耽误病情,尤其是小儿甚至可以引起抽风,造成不良后果。
高烧病人护理:
1.观察高烧的性质及病情变化:家中如有体温表可每隔两、三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看出体温的变化。高烧持续在39~40°C上下的,多见于病毒感冒、流感、肺炎或伤寒等病;一天之内上下午的体温有较大波动的,有可能是败血症;隔日高烧的多半是疟疾。另外要注意病人有无嗓子痛、流鼻涕、咳嗽、胸痛、耳道流脓、腹痛腹泻、腰痛、尿频尿急、全身肌肉酸痛、皮肤潮红或苍白及皮肤巩膜(眼白)发黄等现象。在就诊时把这些情况告诉医生,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诊断。如果发现病人有口唇指甲青紫,呼吸困难,神志恍惚时,那就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2.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一般医院的药口袋上或瓶签上都按医嘱注明每种药一天取多少次,每次服多少量。病人除要按的按量服用外,还需具备一些一般服药的常识。如果下午去看过病,而药签上注明一日应服三或四次,那么必要时晚间和午夜应加服一次。去痛片等药物应在饭后服用,因其对胃粘膜刺激性较强。尤其是有胃病的病人服用此类药物,容易引起胃痛甚至出血。发汗退烧 的药物也不可因服后不退烧而多吃,这样不仅可能出现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可引起大汗淋漓,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失水过多,出现面色苍白和虚脱。高烧不退时,家人要镇静,对已明确诊断的感冒和流感等,不要因吃了两三次药体温不降,就又带上病人往医院跑,尤其是冬季天气冷,病人因路上往返而会加重病情。任何病的恢复和退烧,都是有个过程的,一般需要2~3天。但是如果按时服药2~3天后,持续高烧仍不见消退,那就应该一面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一面去医院复诊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不可耽误。
3.对症护理:高烧超过40°C时,应用物理方法降温,如头上可敷冷水浸泡过的凉毛巾,头下可枕冷水袋、冰袋,还可以用温水擦澡或做酒精擦浴。由于体表水分的迅速挥发,吸收了皮肤的热,使身体的热经过体表温冷水的传导而散失,同时在擦浴时暴露体表也可以使身体的热经过对流蒸发而散失,因此使体温下降。如发现体温骤降,病人出现大汗、面色苍白、目唇发紫及筹战情况,可给喝一些热糖水并盖上被子保暖。对出汗多的病人,要用热毛巾擦去其胸背腋下及面额部的汗水,并及时换下内衣裤,使病人感觉轻爽舒适,以防感冒。病人有口唇干裂时,应经常用温水给予湿润,还可涂些油脂,高烧病人常有口臭,应注意其口腔卫生,可于饭前用洗盐水或温水含漱,帮助增进食欲,饭后刷牙漱口。大便干燥会加重病人头痛和烦躁,可服用牛黄解毒片,通便效果较好,还可以帮助按摩病人腹部,可增加肠蠕动以利排便。
4.高烧病人的饮食:宜清淡,但要注意补充热量和营养。病人因高烧而消化道功能减弱,身体组织消耗增大,所以要少吃多餐。可给稀粥、蛋花汤、蛋羹、牛奶、豆浆、菜汤和去油的鸡、肉汤等。因病人多有口苦涩,厌食油腻,故可给吃些豆腐乳、酱咸菜等,使之感到爽口而增加食欲。另外,还应给病人多吃富于维生素C的食品,如水果、桔汁、山植汁、西瓜等,以增强其身体抵抗力。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天不少于2,500毫升(5市斤),但不能一次喝得过多,以免引起恶心。多喝水不但有助于发汗退烧,还可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5.休养环境:高烧病人的居室内应注意使其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根据季节通风换气,但不要使对流风直吹病人。夏季可在地面上洒些清水,再放两盆冷水,这样不仅可使空气湿润,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有条件时可加用电风扇。冬天可在火炉或暖气片上放一盆热水,以免空气干燥。在室内点燃一支感冒卫生香,可清除异味,使病人感到舒适。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中暑病人总结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健康问题。天气热、湿度大,身体散热困难,就容易中暑。中暑的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还会意识模糊、抽搐。发现有人中暑,要赶紧把他移到阴凉地方。脱掉多余衣服,用湿毛巾擦身,或者用电...
1个回答
中暑发热艾灸
中暑发热是因为长时间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下导致体温升高。这个时候,人会觉得头晕、恶心,甚至站不稳。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暑调理方法。它通过燃烧艾草,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帮助身体排汗、散热,促进血液循环。如...
1个回答
鹦鹉中暑温度
鹦鹉是热带鸟类,比较怕热。当环境温度长时间超过32℃时,就有可能出现中暑迹象。尤其是夏天阳光直射、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危险更大。鹦鹉中暑的表现有:张嘴呼吸、羽毛蓬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严重时会站不稳、...
1个回答
中暑过后气短
中暑过后,有些人会觉得气短,好像喘不过来气一样。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中暑比较严重的时候。中暑是身体过热引起的,高温下出汗太多,身体水分和盐分流失严重。这时候心脏要拼命工作,给身体降温。等中暑过...
1个回答
中暑身体很冷
中暑时,人会觉得特别热,但有时也会突然觉得冷。这是因为身体太热了,体温调节出了问题。中暑后,大量出汗,体内水分和盐分流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能会让人发抖、手脚冰凉。这时候人会脸色苍白,心跳快,呼吸...
1个回答
轻微中暑恶心
轻微中暑后出现恶心,是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这个时候,人通常会觉得头晕、乏力,还可能出汗多、心跳快。恶心是因为高温影响了肠胃功能,也可能是因为体内水分和盐分流失太多。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是赶紧找个阴凉的...
1个回答
中暑草药偏方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天气特别热、出汗多的时候。有人会用一些草药偏方来缓解症状,比如喝点绿豆汤、薄荷水,或者用藿香正气水。这些方法在民间流传较广,但也要注意不能太依赖。绿豆汤清热解暑,煮的时候可...
1个回答
夏天中暑反应
夏天天气热,人容易中暑。中暑是身体太热,调节不了体温,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出汗多、心跳快等症状。有些人中暑后会脸色发白,手脚凉,甚至晕倒。这个时候要马上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脱掉多余的衣服,用湿毛巾擦...
1个回答
轻度中暑急救
轻度中老人中暑后,要第一时间处理。先把他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脱掉多余衣物,帮助散热。用湿毛巾敷在额头、脖子、腋下,这些地方降温效果好。可以让他喝点淡盐水或者绿豆汤,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注意不要让他...
1个回答
中暑救治步骤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身体调节失常导致的急性疾病,发现中暑要立刻处理。第一步,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晒。脱掉多余的衣物,帮助散热。第二步,让患者平躺,抬高头部和肩膀,保持呼吸顺畅。如果意识清醒,...
1个回答
满月小孩中暑
满月小孩中暑,听起来让人特别担心。小宝宝身体娇嫩,调节体温的能力差,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暑。中暑的表现有:小脸发红、体温高、哭声无力、不爱动、出汗少甚至不出汗。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抽搐、昏迷,特别危险。所...
1个回答
中暑喝水治疗
中暑后喝水是常见的做法,但不能乱喝。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水分和盐分流失过多。这个时候,光喝白开水可能不够,因为体内还缺盐。可以喝点淡盐水,或者含电解质的饮料,帮助恢复体力。但也不能一次喝太多水。短时间...
1个回答
中暑以后胃痛
中暑后胃痛,可能是身体脱水或电解质失衡引起的。中暑时,身体大量出汗,水分和盐分流失,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胃部不适。有些人中暑后会觉得恶心、想吐,甚至肚子疼。这时候要尽快休息,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慢慢补充...
1个回答
中暑出汗好嘛
中暑出汗其实是身体在自救。天气太热或长时间暴晒时,身体为了降温,就会通过出汗来散热。出汗多说明身体还在努力调节体温,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出汗过多也不全是好事。如果一直出汗,加上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
1个回答
小孩中暑状况
小孩中暑是夏天常见的事,尤其是天气热、湿度大的时候。孩子玩得太久,身体散热不掉,就容易中暑。中暑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头晕、没力气、出汗多、口渴。接着可能恶心、呕吐、心跳加快,严重时甚至会发烧、抽筋、意识模...
1个回答
中暑感觉发烧
中暑后,人会觉得头晕、恶心、全身没力气。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烧,体温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身体太热,调节不过来,导致体温失控。这时候,人可能会脸红、心跳加快,出汗多但还是觉得热。有些人还会头痛、想吐,甚至站...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