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儿童孤独症

>

孤独症的诊断检查方法

孤独症的诊断检查方法

  孤独症对于很多患者家庭来说是很痛苦的,该疾病不仅严重的损害患者的健康,同时还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孤独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方法介绍。

  患有孤独症该如何科学的诊断?

  孤独症起病年龄确定,便于诊断时的识别:

  按世界大多数疾病分类系统,都将孤独症起病年龄规定为2.5-3岁以前,越过这个年龄界限起病的患儿就要着重考虑其他的病症了。

  如:儿童期精神分裂症,起病在6-12岁;阿斯颇格综合症起病比孤独症迟,且男孩子比女孩子要多得多。

  儿童新衰退性精神病起病于2-10岁。

  不典型孤独症--不完全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起病于3岁以后,一些躯体疾病并伴有孤独症表现的"如脆性、综合症,结节性硬化等起病常在3岁以后。

  孤独症的检查方法:

  1、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由专业人员对患儿进行评估时使用,该量表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每0.5分为一级的七级评分,1 分为正常,4分为最严重,累计计算总分CARS总分≤29.5分为正常;CARS总分为30-36.5为轻-中度孤独症;CARS总分≥37分为重度孤独症;

  2、脑电图或脑地形图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脑电图【译】: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3、CT和MRI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4、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孤独症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异常的。从I---V波都有异常报道,异常率高达20%--60%。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听觉缺陷,脑干传导时间延长,提示脑干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孤独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功能的障碍会导致向大脑传递通路的损害,这可能是造成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求医网温馨提示:孤独症患者平日多食粗粮、绿叶菜,有利于身心健康。绿叶菜属于碱性,可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酸性物,可清除血中的毒物素。用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训练,激发人体的机能,转移自闭症人的注意力,解开自闭症人的心结,例如通过音乐、绘画、歌唱、舞蹈、体育等等的反复训练,改善人的自闭状态,提高智力,其目标使自闭症人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儿童孤独症在线咨询

更多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5~6岁儿童的心理扩张特点是比较多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孩子的求知欲欲念是比较多的,对于许多问题讨厌追根究底去寻问,而且遇上许多事情的时候也会有自己小小的情绪,不再像小的时候父母说什么都会很...

1个回答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与同龄人相比之下会有个自卑的心理所引发的。驻守儿童是非常需要有其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的,不然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可能会有个自卑的情况再次出现,那么这个是没有办法去调养的,...

1个回答

怎么咨询儿童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在大学的医院会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所以说你可以到当地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大许多的医院去清理进行咨询科实施有关的仔细检查,而且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个也属于是正常的,只...

1个回答

我得了焦虑抑郁症怎么办?

您的焦虑是因为你培训上出了许多问题,引来心里紧张,就有些抑郁了。抑郁症的表现出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不爱和人答话,总是一个人闷在屋里。如果你心里明白这些可以多进去行走行走,多举办许多有意义的运动,也...

1个回答

幼儿孤独症是什么病?

孤独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障碍疾病,患者通常比较不合群,总是爱自己独自嬉戏,有的会经常看一样的东西出神,爱经常玩同一个玩具,与人对望时目光闪动。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当地医院的儿保科做一下全面的仔细检查,医生会...

2个回答

6岁孩子胆小怎么处理好

家长应为孩子示范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的方式,并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建议家长,支持孩子独立自主地做选择、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失败和过错要持宽容态度,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家长应多用“你看怎么办”、“...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