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疾病的治疗与病因有哪些(一)
病因
病因未十分明确,有人认为遗传性疾病〈神经脊发育异常,儿茶酚胺产生过多,发育中的心肌对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有人提出基因缺陷假说,还有人提出与原位癌基因表达异常,钙调节异常有关。目前趋向于是一种由于编码心肌肌小节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病。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HCM占50%,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迄今确定10个编码肌节蛋白基因的100多种突变可引起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和突变引起结构缺陷,导致细胞功能损害。肌小节紊乱肥厚和纤维化增加导致低收缩状态致心肌肥厚。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及神经体液刺激
HCM患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引起心肌肥厚和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并有心室内压差形成,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则改善这些不利反应并缓解症状。因此认为交感-肾上腺系统过度激活可能是促进HCM呈表型表达的重要因素。
原癌基因表达异常
原癌基因表达异常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一系列的报告中,心肌肥厚常伴有原癌基因表达过盛,原癌基因的激活与表达增强是心肌肥厚发生的重要信号与介导途径。
钙调节异常
HCM患者胞质内钙调节异常。实验表明增加妊娠鼠血钙浓度其后代心肌肥厚和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类似HCM。使用钙拮抗剂可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
其他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细胞过度生长导致HCM。
HLA基因 有文献报道HCM与HLA抗原B27、DR3、DR4相关联,表明HLA基因与HCM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促心肌增殖因素增多,心肌对血中儿茶酚胺反应增高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展
肥厚型心肌疾病的治疗与病因有哪些(二)
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本病需与因左心室收缩或舒张期负荷过重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疾病及其导致心绞痛及晕厥的疾病进行鉴别,还应注意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其并不具有特异性,在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以及引起右心负荷增加的先天性心脏病也也出现。
轻型病人常需与运动员心脏进行鉴别:所谓“运动员心脏”是指心脏增大,有认为此种增大是运动员经训练的生理适应的结果,或认为是病理性征象,也有认为是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间,有称之为运动员心脏综合征。运动员心室肥厚也可能很严重(左心室壁可达16mm厚度),加之运动员心脏可表现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并可出现S3及S4,故有时难以鉴别。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与主动脉瓣狭窄的鉴别:两者主动脉瓣区都有杂音,心电图都有左心室肥厚或伴劳损性改变,X线胸片也有相似处,两者病因及治疗方法不同,应予鉴别。主动脉狭窄:①病变部位在主动脉瓣,左心室对称性肥厚为主。②无家族史。③杂音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左缘第二、三肋间最响,向颈部及心尖部放射,杂音开始较早,持续时间较长。④立位,乏氏动作用力期,杂音变轻。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长期或较长期高血压史,除心脏外可有其他脏器受损的表现。其心脏为对称性肥厚,但有时本病也可呈非对称性肥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又因心电图有异常Q波、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年轻病人有心绞痛,如伴有杂音,短时间内心电图无动态变化,含硝酸甘油后症状不减轻或加重,应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作有关检查不难确诊。肥厚型心肌病出现上述异常心电图改变,但无发热等全身表现,无心肌酶谱改变,短时间心电图也无动态变化,其Q波窄而深呈柳叶样,异常Q波的分布较离散,均与心肌梗死不同,出现Q波的导联T波多直立(Q波与T波方向的不一致)。
室间隔缺损:杂音为全收缩期,可向心尖及胸骨右缘传导,心电图正常,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大,无病理性Q波,脉搏无变化,增加血管阻力时杂音增强,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时杂音减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见到分流。
1、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样胸痛、晕厥和猝死。
2、50%病人有家族史。
3、心肌舒张功能减退。
4、X线检查:心影呈轻至中度增大,左房常扩大。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为:室间隔肥厚,>11mm,室间隔/左室后壁>1.3-1.5;左室流出道狭窄,<20mm,;血流动力学梗阻表现: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主动脉瓣收缩中期关闭与扑动。
肥厚型心肌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扩张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您好, 扩张型心肌炎, 建议对症治疗。根据你的症状口服, 地高辛, 消心痛, 丹参片, 治疗。注意休息。 及时的遵医嘱治疗。
2个回答
请问心肌肥厚怎么治疗
你好建议到心内科正规的进行治疗
2个回答
请问肥厚型心肌疾病该怎么治疗
心肌炎与心肌病有何区别心肌炎系指各种因素或病因引起心肌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临床上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类型.心肌炎多发生在感染过程中,其致病病原体可为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还可发生于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疾病和风湿病等.细菌感染中以白喉性心肌炎最多见,为白喉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中毒性肺炎并发心肌炎的发病率也较高,预后也较差.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所致的心肌炎较少见.最常见的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致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病变主要为非特异性的间质性炎症.心肌病系指各种病因累及心肌使心肌肥大,变性或坏死,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等,但无炎性改变.心肌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心肌病继发于全身性疾病,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致病病因包括:内分泌病,营养缺乏和代谢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严重贫血,慢性酒精中毒,脚气病,血色病,糖原累积病,尿毒症和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如砷,锑,吐根素,钻等.物理因素:如电击和中毒等.其他:如结节病,神经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运动失调等).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和未分类心肌病.大量的病例及病理分析证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病情反复波动,进行性加重会使心肌发生不可逆的病理转变,就可转化为心肌病.心肌病与心肌炎的预后转归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心肌炎是可以治好的,而心肌病因其病理改变呈现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预后很差,因此防止转化成心肌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尽管典型心肌炎症状已缓解,但病毒对心脏的损害持续发展,心脏逐渐扩大,发展为室性,房性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病理亦证实,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心肌炎检出率为67%.为此,积极防止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对一些可以引起心肌病的早期治疗,尤其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时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生心肌病需及时进行必要处理.
1个回答
关于肥厚型心肌疾病该怎么治疗
你好,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是不可能根治的,需要积极进行病情评估,明确是否是具有手术治疗适应症。指导意见:你好,对于梗阻性病变,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积极重视,就诊心内科,全面明确梗阻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注意看心脏功能,明确能否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药物治疗,延缓心肌进一步的肥厚,积极重视,就诊医院。
1个回答
关于肥厚型心肌疾病怎么治疗好
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以抗炎治疗为主,要注意休息,平时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来促进恢复的
3个回答
想知道请问肥厚型心肌疾病怎么治疗
指导意见:这个一般是有心供血不足的现像,可以吃一些丹参片来活血会好起来的。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