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肛瘘

>

肛瘘患者术后饮食禁忌

肛瘘患者术后饮食禁忌

  得了肛瘘让人们很着急,肛瘘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大部分肛瘘患者都会采取手术的方法来治疗,手术后的肛瘘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饮食护理是重中之重,肛瘘手术后的患者进食富有营养的流质食物,然后根据伤口及大便情况进食易消化、无辛辣刺激的半流或普食,忌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抽烟、喝酒。

  肛瘘术后的饮食禁忌:

  1、忌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酒类,辣椒、大蒜等辛热之品。

  2、术后患者不宜禁食,应给软质普食,不要因为恐惧大便时疼痛而禁食或少食。

  3、宜食蜂蜜,每日清晨空腹服蜂蜜一杯,其有清热补中,润燥滑肠,为通调大便之佳品。

  4、多食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

  5、宜食动物脂肪类食物,猪大肠有以肠补肠之功。久痔便血者,多伴有血虚,宜进食补气生血食物。

  肛瘘术后的饮食调养法:

  可可牛奶:牛奶半斤,可可粉6克,红糖10克,将可可粉、红糖放入杯中,把烧开的牛奶冲入杯子里,即可食用。可长期服用。

  绿豆襦米粥:绿豆50克,糯米100克,加适量水文火煮成粥后即可食用。

  鳗鱼药膳:鳗鱼2条,除去内脏,用酒2杯,水1碗煮熟,加盐、醋吃。

  鸡蛋香瓜子汤:鸡蛋2枚,去壳,香瓜子30克,加水2碗,以砂糖调服。

  菠菜拌豆芽:菠菜100克,粉丝100克,豆芽50克,韭菜10克,凉拌即可。

  求医网温馨提示:肛瘘患者手术成功,使其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恢复期的治疗。监督患者休息,避免频繁的活动。另外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渗血、疼痛及排尿情况,肛瘘挂线术后要每日检查结扎的橡皮筋是否松弛及挂线的创口有无粘连,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对症护理。及时执行医嘱,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参考文献:《临床实用肛瘘学》《肛瘘诊治新观点》】

肛瘘在线咨询

更多

得了肛瘘怎么治疗

得了肛瘘之后最好不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因为肛瘘通过做手术来进行治疗,之后恢复起来会更加快一点。肛瘘的在做完手术之后,后期多进行一些运动,然后饮食上也是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不要吃一些刺激的食物,饮食上要以通肠润便的食物为主,虽然更加有助于病情恢复。应该尽快到医院复查一下,以免延误病情,还要注意避免吹风受凉。

1个回答

肛瘘是痔疮引起的么

肛瘘不是痔疮。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一般由内口、外口和瘘管组成,内口常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瘘口长年不愈。其典型症状有流脓、疼痛,瘙痒等。一旦确诊肛瘘,只能通过手术治疗,经久不愈的肛瘘,可以癌变。而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迂曲扩张形成的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或久坐者,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其典型症状是便鲜血、疼痛、脱出,不会癌变。

1个回答

肛瘘会引起癌变吗

肛瘘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不是绝对,我们也看到肛瘘有癌变的病人,肛瘘如果长期的不手术。如果10年、20年、30年,时间长了以后有形成癌症的,我们也看到过,所以肛瘘是有可能癌变的,不像痔疮,一般我认为痔疮不会变癌,但是肛瘘有可能变癌,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病人,比方一个老年人他说肛瘘,昨年来看了他就是一个肛瘘,我们也看到就在肛门周围长了一个瘘口,就像一个火山样的突起,一摸摸到一瘘管,所以我通过取病理一看,它是变成癌了,但肛瘘的癌一般是皮肤的癌症,它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要比直肠癌的效果要好一些。

1个回答

什么引起肛瘘

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1个回答

肛瘘是一种什么病

肛门瘘管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长年不愈。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1个回答

肛瘘微创手术费用

病例推测:肛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周疾病,主要再次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其症状表现出为肛周区域有脓液和肿痛的现象,同时伴发排便困难和精神萎靡的症状。 而肛瘘微创手术的运作较为简单,绝大多数的医院门诊都可以实施,其费用大概在3000元约莫,建议患者多进行咨询几家医院之后再做选择。特别注意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