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高血糖

>

分析妊娠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分析妊娠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我们都知道高血糖是一种影响较大的疾病,尤其是妊娠期高血糖,更是危险,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治疗就会危及胎儿,那么如何才能够诊断出现妊娠高血糖呢!对于妊娠期的血糖含量有何诊断的依据呢!下面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妊娠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日前公布了一份关于妊娠期高血糖诊断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具体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在初次产前检查时,根据人口糖代谢异常背景和当地情况,全部或仅高风险妇女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随机血糖检查。


妊娠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2.孕期显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FPG>或=7.0mmol/l,HBA1C>或=6.5%,或随机血糖>或=11.1mmol/l并经复查证实.

  3.显性糖尿病的治疗与随访均应与既往已存在糖尿病的患者相同。如果检查结果不能确诊显性糖尿病,如FPG>或=5.1mmol/l,但小于7.0mmol/l,则应诊断为妊娠糖尿病(GDM)。

  6.如果FPG<5.1mmol/l,应在患者妊娠24~28周行75克OGTT以检测是否患GDM。

  6.显性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或=7.0mmol/l。GDM的诊断定义为满足以下标准之一:FPG>或=5.1mmol/l、1小时餐后血糖>或=10.mmol/l和/或2小时餐后血糖水平>或=8.5mmol/l。

  6.目前临床上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代谢筛查,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共识委员会表示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证据证实在此之前诊治GDM具有额外的益处。

  7.所有GDM或显性糖尿病女性在产后均应接受血糖监测。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妊娠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大家一定都了解了吧!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并且要提醒大家,对于妊娠期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定期的检查是确保胎儿健康的关键,如果发现疾病就要及时的治疗,以免疾病恶化危害自身以及胎儿的健康。

高血糖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包括

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分为饮食、运动、心理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以及胰岛素治疗。根据糖尿病的类型,1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可以用口服药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饮食疗法主要指定时、定量、低糖、低热量饮食;运动疗法主要指适当规律运动,以消耗体内的热量;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以良好的控制血糖。

1个回答

糖尿病能引起脑梗

糖尿病会引起脑梗。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这些是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所以动脉硬化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高。动脉硬化常见于冠状动脉、肢体动脉、脑动脉等,如果脑动脉硬化明显,则容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就是脑梗死。

1个回答

多吃水果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而吃水果的行为并不是典型的危险因素,对大多数人群而言,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可控因素的控制。糖尿病前期的控制对于本身血糖已经偏高的人群,必须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预防糖尿病前期过渡到糖尿病这样的阶段,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这些危险因素及时的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才是最关键的。

1个回答

治疗老年糖尿病

老年得了糖尿病之后,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做正规的治疗,让医生给做糖尿病的评估,看有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再根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五驾马车,就是糖尿病的教育、饮食、药物、运动还有胰岛素的治疗,去调整血糖的水平。如果体重不达标,要减体重,如果血糖不达标,要降血糖,如果血压不达标要降压,如果血脂不达标,要降低血脂,如果血黏度不达标,要改善血黏度,最主要的就是要跟医生建立长期的联系。

1个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

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常见于周围神经,也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改变,你会感觉手指、脚趾麻木、疼痛,自主神经病变会出现腹泻、便秘,阵发性心率失常等情况,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种多样,神经并发症出现不易康复,特别提醒你平时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1个回答

糖尿病最基本治疗措施

根据你的描述糖尿病已经确诊了,这个还是治疗从以下几个开始:1、饮食方面:注意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饮食清淡,多吃高纤维饮食;2、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3、治疗方面需要根据经治医师的医嘱坚持规律服药,以免血糖波动较大出现不适。首先这个疾病治疗个体化,糖尿病的最基本治疗措施就是规律合理用药控制血糖,注意饮食和运动。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