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主要由于体内的钙质的快速流失造成的。那么骨质疏松应如何诊断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 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I 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骨质疏松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 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 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
以上就是骨质疏松的诊断年的所有内容了,如果出现以上的任一一种症状,请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跟治疗,希望小编的分享对您们有所帮助。
骨质疏松在线咨询
更多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通常是由于长时间钙质缺乏引起的,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对于轻微的骨质疏松,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进行改善,多吃一些钙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对于骨质疏松症状比较严重的,就要及时通过药物补充,然后再配合康复治疗。在这期间注意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否则有可能引起骨折。
1个回答
骨质疏松症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其特征主要是骨量减少。在临床表现上,病人会出现疼痛、身长缩短、出现驼背,同时一旦受到外力或者没有诱因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骨折,有的病人会出现呼吸系统的障碍。其治疗原则主要是缓解疼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的发生。在药物治疗上,可以嘱咐病人口服抗吸收类药物,比如可以口服降钙素、维生素D等;口服促骨形成药物,比如维生素K等;口服促骨矿化药,比如经常口服钙剂等。另外,在饮食上,也要采取科学的、全面的饮食,才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
1个回答
因为什么引起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遗传和肿瘤。这些因素会导致骨质疏松。例如,老年骨质疏松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出现。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与遗传有关,即有家族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肿瘤病变,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如多发性骨髓瘤和骨癌,这两种疾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1个回答
骨质疏松引起的痛
骨质疏松症可以引起全身的骨痛,其发病原因:一,是因为骨质疏松可以导致骨皮质的吸收以及骨小梁的吸收和破坏,可以导致骨痛。二,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骨的负载能力减弱,骨骼肌需要辅助维持负载,而长期处于紧张和痉挛的状态,就会导致肌肉劳损和疼痛。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口服非甾体类的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同时行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2到3周左右的时间,疼痛可以明显减轻,但是后期需要长期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比如使用二磷酸盐、骨化三醇以及钙片等。
1个回答
骨质疏松怎么引起的
导致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分为生理性的骨质疏松和病理性的骨质疏松。生理性的骨质疏松主要和年龄因素,内分泌的改变等有一定的关系。病理性的因素主要是由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肿瘤等。对于生理性的骨质疏松,适当的补钙,也可以使用一些钙剂,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对于病理性的骨质疏松,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
1个回答
骨质疏松引起下肢痛
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腿疼。如果患者出现了肌肉抽搐的症状,确诊为骨质疏松引起的,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往往会出现腿部疼痛、胸背部疼痛的症状,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发生骨折。因此,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适当的补充蛋白质,从而使疾病尽快恢复。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