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问题常以焦虑、恐惧、抑郁、多动、冲动、违拗为主要表现,发生率较高,女孩的情绪问题明显高于男孩,而男孩的行为问题高于女孩。
儿童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幼儿园和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儿童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很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遗传的易感素质在不良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
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年龄的儿童常见的是过分担心与最亲近的或是所依恋的人分离,亦称分离性焦虑,如与父母分开时就大哭大闹,不吃不睡,还可以出现恶心、腹痛等躯体症状,或是不现实地担心亲人发生意外等;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出现社交性焦虑,与人交往时紧张不安。
恐惧情绪也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90%的儿童在发育的某一阶段有过一时性的恐惧反应,一般而言这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对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随年龄增长即自行消失,如怕黑暗、怕雷电、怕某种动物等。但如果儿童所表现出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危害程度,或者实际上根本没有危险性却表现十分恐惧,而且这种恐惧的情绪持续相当的时间,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对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带来严重影响,劝慰无效,那么儿童的这种恐惧现象就达到了病态程度,应被进行治疗,如怕上学并且拒绝去学校,怕见人而不愿外出等。
> 儿童抑郁较多是因受到心理刺激引起的,如与父母分离、家庭不和、受惩罚、考试不好等,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均可出现,8岁以后儿童多见。不同时期儿童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哭闹,好发脾气,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不想学习、注意不集中、成绩下降,甚至有自残、自杀行为等等。
儿童在刚换新环境的时候,如刚入学、升学、转学或换班级、换老师,常会出现适应性障碍,除了可以表现出以上多种情绪问题,还有一些退行性行为问题,如早已经不尿床的孩子又尿床了,较大的儿童变得又特别依恋父母、举止幼稚。适应性障碍的儿童如果得到即使关心和合理的处理,症状会很快好转。
有些平日很认真、谨慎、好强的儿童,在压力过大的时候,会出反反复复地想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念头或是重复做一个动作,虽然自己知道没有什么必要、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始终不能克服,并给自己带来痛苦,造成学习效率下降,这可能是患了强迫症,应即使就医。
多动性障碍作为一种行为障碍症状出现在6岁以前,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安,注意不集中,易分心,好冲动。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过多是不分场合的,与同龄、同性别儿童相比其显得过分地多动不安,如在室外喜欢奔跑而少走,在教室不能静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患儿过分喧闹,特别多嘴,在需要保持安静、遵守秩序的场合也不能安静下来。注意障碍是多动性障碍一个核心症状,表现为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暂,不能坚持认真听讲,心不在焉,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写作业不能全神贯注、粗心大意,做事情有头无尾,常半途而废,常常忘事。另外患多动症的儿童行为冲动冒失,喜欢打扰别人,恶作剧,显得毛手毛脚,自我控制能力差,组织能力差,丢三落四,自己的东西不能收拾整齐,等等。还常发生学习障碍。多动性障碍应由专业医生诊断,而不是随意给一个好动的儿童戴上多动症的帽子,确诊后方可采取相应的治疗,一般为药物、心理、家庭、学校几方面的互相配合。
常见到有些孩子挤眉、眨眼、歪嘴、抽鼻子、清嗓子或是转头、耸肩,这些动作快速、频繁、无目的、不自主地出现。这些“怪相”也是一种儿童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被称为“抽动性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10%-30%,表现形形色色,可以相互转换,开始一段时间眨眼,过一段时间又出现歪嘴。抽动行为能短暂地受患儿的意志控制一会儿,入睡后消失,但因疲劳、精神紧张而加剧。产生抽动的起始原因有的是由于躯体局部刺激,如因眼结膜或倒睫炎而眨眼、因鼻塞而抽鼻子,但局部的疾病愈后抽动的症状却长期保留下来,有的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还有的与遗传因素有关。大多数孩子症状较轻,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消失,少数孩子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达一年以上,经久不愈。极少数严重者可以出现大声的清嗓子,咳嗽,怪叫,骂人和四肢多部位的抽动、甚至不由自主敲打自己,又被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性障碍。抽动症状较轻的患儿无需特殊治疗,应注意的是不要责备孩子或对孩子的抽动现象表现得十分关注,越是责备他们越是抽动厉害,造成一种暗示作用。对抽动较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的儿童应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发现儿童有情绪异常,就要引起重视,及时找心理医生。
焦虑症在线咨询
更多
焦虑症引起肠炎
焦虑症是不会导致肠炎的。因为肠炎就是属于器质性疾病,而焦虑症属于功能性疾病。但是因为很多的焦虑症患者都会有一些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和骨骼肌的紧张性,同时会伴有消化系统刺激症状,比如一些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因此患者可能会认为是属于肠炎导致的。一般积极的使用抗焦虑药物,随着焦虑症的改善,这些症状也会消失的。
1个回答
治疗头晕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口干、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其中,头晕是较为常见的躯体症状,想要控制好焦虑症的头晕,也就是要积极的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可以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控制焦虑症的症状,也可以选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双通道的药来控制焦虑症的临床症状。
1个回答
焦虑症为引起打嗝吗
不会打嗝的,焦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濒死感、晕倒感、窒息感等。此时,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命没有保障,常会出现拨打120急救。而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症状严重者会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坐立不安的感觉。当患者无法忍受上述痛苦症状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造成人生悲剧。
1个回答
考试焦虑症怎么治疗
考试焦虑症治疗方法:第一、心理治疗,考生需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身体,做一些放松的训练。在考试前多做些深呼吸、适当的做些运动,放松自己的身心,能够缓解考试焦虑症。也可以通过朋友的沟通,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来改善焦虑的情绪。第二、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比较严重,没有办法通过心理调节的方法改善症状时,就可以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能私自用药。
1个回答
焦虑症怎么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和物理等多种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心理治疗可以使他们对疾病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客观地看待生活中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新型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被取代。
1个回答
焦虑症早期如何引起
导致焦虑障碍的因素有四个,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遗传因素而言,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焦虑症,儿童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二是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第三是心理因素。如果你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刺激,应对方式会更好,焦虑的可能性也会更低。第四,环境因素,如果生活中出现压力或者一些波折,患者如果是不太好的心理面对,会导致焦虑症发生。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