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焦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常见的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
1. 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发作不限于任何特定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患者好像濒临末日,惊恐万状,有些患者反复去看急诊。惊恐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还可有非真实感、出冷汗、腹痛、全身发抖、全身瘫软等症状。一般起病急速,终止也迅速,一次发作持续约十分钟;也有的患者时间长些,但均可自行缓解。诊断惊恐障碍对病程的要求: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患者对下一次发作的担心(预期焦虑)持续一个月。
2. 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患者经常或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常引起患者担忧,即使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飞来横祸。患者有时也能意识到紧张担忧是过分的,但难以克制这种情绪。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同时可有运动性不安的症状,包括坐立不安、搓手顿足、肢体颤抖、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病程为慢性,症状波动可受应激因素影响。
焦虑症需要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相鉴别。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必须熟悉这些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有关疾病的特殊检查。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低落的情绪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有些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激越。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心情低落、兴趣减少或愉快感缺乏、动力不足或易疲劳。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最重要症状。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患者常常无法从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获得乐趣,即使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
乏力或疲劳感也是抑郁症患者十分常见的症状。患者感到难以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任务,以至于日常活动明显减少。抑郁症患者的疲乏感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消除,也无法经疗养或食补而恢复精力和体力。
此外,抑郁障碍的患者常主诉“脑子反应变慢”,感觉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工作或学习效率明显降低。也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患者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也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躯体症状,如疼痛、周身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焦虑症在线咨询
更多
焦虑症引起肠炎
焦虑症是不会导致肠炎的。因为肠炎就是属于器质性疾病,而焦虑症属于功能性疾病。但是因为很多的焦虑症患者都会有一些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和骨骼肌的紧张性,同时会伴有消化系统刺激症状,比如一些胃部不适,恶心,...
1个回答
焦虑症一般怎么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
1个回答
焦虑症为引起打嗝吗
不会打嗝的,焦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濒死感、晕倒感、窒息感等。此时,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命没有保障,常会出现拨打120急救。而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症...
1个回答
焦虑症怎么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和物理等多种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心理治疗可以使他们对疾病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客观地看待生活中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抗抑郁药物(如...
1个回答
焦虑症早期如何引起
导致焦虑障碍的因素有四个,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遗传因素而言,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焦虑症,儿童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二是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第三是心理因素。...
1个回答
谷维素能治疗焦虑症吗
谷维素是有一定的缓解紧张的作用的,主要是应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但是对于抑郁症帮助不大。而且这个药物的作用效果相对一般,对于一些严重的焦虑障碍病人,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目前不作为治疗的主力药物,但是可...
1个回答
焦虑症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吗
会。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身体活动和生命现象。当环境改变,情绪欠佳,休息不足,女性月经期间以及营养状态不佳等问题,都可以引起内分泌失调。只要身心舒畅,休息充足,保持愉...
1个回答
如何走出产后忧郁症
想要走出产后忧郁症,第一宝妈在怀孕时候可以多做些运动,不仅能提高抵抗力,同时还可以让产后更好的恢复,也会让宝妈更快的适应照顾宝宝的繁忙生活。第二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一下育儿常识,避免宝宝出生后手忙脚乱。...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