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了,很多人都深受其危害。按照患病轻重划分,可分为轻度焦虑症、中度焦虑症和重度焦虑症,其中重度焦虑症是焦虑症患病最严重的一种。重度焦虑症与一般的重度焦虑情绪不同,其焦虑是毫无缘由的,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不医治的话很难痊愈。因此了解焦虑症的早期症状,防止恶化至重度很有必要。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
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焦虑症在线咨询
更多
焦虑症引起肠炎
焦虑症是不会导致肠炎的。因为肠炎就是属于器质性疾病,而焦虑症属于功能性疾病。但是因为很多的焦虑症患者都会有一些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和骨骼肌的紧张性,同时会伴有消化系统刺激症状,比如一些胃部不适,恶心,...
1个回答
焦虑症一般怎么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
1个回答
治疗头晕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口干、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其中,头晕是较为常见的躯体症状,想要控制好焦虑症的头晕,也就是要积极的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可以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西酞...
1个回答
焦虑症为引起打嗝吗
不会打嗝的,焦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濒死感、晕倒感、窒息感等。此时,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命没有保障,常会出现拨打120急救。而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症...
1个回答
考试焦虑症怎么治疗
考试焦虑症治疗方法:第一、心理治疗,考生需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身体,做一些放松的训练。在考试前多做些深呼吸、适当的做些运动,放松自己的身心,能够缓解考试焦虑症。也可以通过朋友的沟通,来释放...
1个回答
焦虑症怎么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和物理等多种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心理治疗可以使他们对疾病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客观地看待生活中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抗抑郁药物(如...
1个回答
焦虑症早期如何引起
导致焦虑障碍的因素有四个,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遗传因素而言,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焦虑症,儿童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二是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第三是心理因素。...
1个回答
焦虑症能治疗好吗
焦虑症是可以治好的,但是非常容易复发,很多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达到临床痊愈。在治疗上,焦虑症患者需要完成全病程治疗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疾病复发。其中,急性期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巩固期治疗以防止症状复燃为主...
1个回答
焦虑症能引起胸痛吗
焦虑症是有可能会胸痛的,比如焦虑症中有一个类型叫惊恐发作,患者常感觉濒死感,胸闷胸痛以及很多其他不舒服等等,患者常常需要去急诊科,要求医生抢救,但是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又没有发现身体方面的异常。在排除...
1个回答
焦虑症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吗
会。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身体活动和生命现象。当环境改变,情绪欠佳,休息不足,女性月经期间以及营养状态不佳等问题,都可以引起内分泌失调。只要身心舒畅,休息充足,保持愉...
1个回答
如何走出产后忧郁症
想要走出产后忧郁症,第一宝妈在怀孕时候可以多做些运动,不仅能提高抵抗力,同时还可以让产后更好的恢复,也会让宝妈更快的适应照顾宝宝的繁忙生活。第二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一下育儿常识,避免宝宝出生后手忙脚乱。...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