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肿,可表现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重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碘过量也可导致甲状腺肿,但几乎都是弥漫性甲状腺肿,碘摄入量与甲状腺肿呈“U ”型曲线关系。因此,碘适量摄入对人体最有利。但也要知道甲亢是应完全禁碘的,诸如此类。下面来做具体介绍。
正确对待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1、碘盐普及的利与弊。虽然碘过量可以导致“甲亢”、“甲减”及甲状腺结节有所增加,但普及碘盐以后,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率明显降低,人口智力及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因此普及碘盐仍是我国长期的一项防治策略。
2、要避免走极端。过去人们错误的把甲状腺疾病都称为“粗脖子病”,无论甲亢或甲低均多吃海带等高碘食物,导致患者摄入过多的碘。近来,更多的人了解到碘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沿海高碘地区,很多人谈“碘”色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忌碘饮食。这都是不可取的,低碘不同于忌碘。碘适量是最合理的。
3、补碘要个体化。高碘饮食与低碘饮食均不能一刀切,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不能教条化,要个体化。即使同一地区因饮食习惯不同,同样有碘过量和碘缺乏存在。我市不同县区环境中碘的含量差距很大,不能一味的低碘饮食。也存在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
4、不同甲状腺疾病对低碘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如:甲亢患者应该严格要求低碘饮食。而慢性甲状腺炎致甲低患者,高碘饮食虽是错误的,但过分的低碘饮食没有必要,因为无论低碘饮食还是高碘饮食,患者甲低多不能恢复,需终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而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适量低碘饮食却很有必要,可预防甲状腺病的发生。
5、特殊人群特殊对待。对于普通人群患有甲亢或桥本甲减,可以要求低碘饮食,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甲状腺疾病时,应适当高碘饮食,满足胎儿或婴幼儿的需要。此时若再低碘饮食,可能会导致胎儿、婴幼儿甲状腺肿,甚至影响幼儿智商、身高的发育。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甲状腺疾病如何治疗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了解并掌握好它,总之,补碘要避免盲目,避免走极端,避免一刀切,要因地,因人,因病,因不同时期而异,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提倡科学补碘!
【参考文献:《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导》《甲状腺疾病护理》】
甲状腺激素在线咨询
更多
甲状腺囊腺瘤怎么治疗
患有甲状腺囊腺瘤建议去医院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后,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治疗。如果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甲状腺囊腺瘤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以后同时配合放化疗联合应用。除去周围残余的癌细胞,防止发生转移等情况。如果是甲状腺囊腺瘤是良性的,体积比较小,没有临床压迫症状,建议患者采取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在局部做射频消融,建议患者应每年定期去医院做复查检查,防止发生其他病变。
1个回答
甲状腺肿引起甲亢
甲状腺肿大是双侧及峡部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可以是轻到重度肿大,质地比较软,肿大明显的,触诊的时候会感到甲状腺部位有震颤感觉。甲状腺肿大,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进行治疗,比如:丙基硫氧嘧啶、普萘洛尔、必要时辅以升白细胞和护肝药物,此外,对于出现甲状腺肿大现象,应当注意到正规医院普通外科就诊,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以排除由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1个回答
甲状腺微创治疗
甲状腺结节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腔镜来打通乳腺或者腋窝等器官到甲状腺的通路,然后进行甲状腺手术。通过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患者一般切口较小,并且术中出血的概率很低,术后出现严重甲减的情况也较低。建议一些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或者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可以采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要口服一段时间的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的水平。
1个回答
甲状腺引起的低烧
甲亢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中等程度以上的发热、甲状腺疼痛及压痛,在甲亢发病期间还会出现怕热、手抖、心悸、消瘦等症状;2化脓性甲状腺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极少见,还会出现高热、甲状腺疼痛和甲状腺压痛;3少数甲亢患者可出现低热,这是因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了蛋白质、脂肪的分解,产热增加而导致的。
1个回答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是什么引起的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是由于甲状腺疾病而引起的症状,可以见于甲亢,甲状腺结节,甲减等症状,都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的表现。如果是由于甲亢引起的症状患者可以对症口服甲巯咪唑进行调理治疗,患有甲减的患者可以对症口服左甲状腺片进行调理治疗。如果是甲状腺滤泡结节所引起的症状患者宜选择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应注意术后护理。
1个回答
什么容易引起甲状腺肿
Graves病,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疾病,都可引起甲状腺的肿大。一旦考虑患者出现了甲状腺肿,一定要积极排查引起甲状腺肿的病因。例如完善相应检查,排查患者是否患Graves病,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可以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检查,血液的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最新医院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