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口臭

>

中医治疗口臭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口臭有哪些方法

  所谓口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气,就是从人们的口中呼出来的带有难闻气味、不仅困扰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尴尬。口臭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口臭应该如何治疗,相信各位读者都非常的关心。下面,小编就为读者朋友简单的介绍下治疗该疾病有哪些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怎么治疗。

  中医认为口臭主要是由于胃火旺盛,胃腑积热以及胃肠功能的紊乱,引起的脏腑积热化火,导致口腔及黏膜抗病和自愈能力下降,引发胃热症、胃阴虚症,消化不良,胃肠出血,口臭、口腔溃疡、口干口苦、便秘、烦躁失眠、牙龈咽喉肿痛等症。下面是几个中医治疗口臭的小方法:

  1、取适量的桂枝适量研为细面,口臭患者每次取3克用沸水冲饮,可以代茶服用。

  2、连翘6克研为细面配合绿茶冲服。适用于口臭患者。

  3、莲心20克,藕30克同入锅中煮至烂后服食,口臭患者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4、桑白皮、地骨皮、知母各10克,麦冬6克水煎内服,口臭患者亦可漱口。

  5、银耳30克煮烂后加入蜂蜜10毫升充分搅匀后内服。适用于口臭患者。

  6、大黄适量于锅中炒成炭与冰片共研为细面,每日晨起取适量药粉刷牙并用温开水漱口。

  7、草豆蔻30克,细辛10克共研为细面。每日3次取药面1克含口中。适用于口臭患者。

  8、藕节10克,绿豆20克同煮熟后喝汤吃藕、绿豆。口臭患者每日一次,连用一周。

  9、葛根、藿香、白芷各12克,木香10克,公丁香6克水煎取其药汁含漱口。

  10、取佩兰叶10--50克这个可以根据自己个人情况来定,水煎服或热水浸之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腻等症久不能除者,确有良效。

  上述的几个小药方中的药材均可以在药房购买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选择哦,如果还是没有改善,那么小编建议口臭患者朋友们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再治疗,因为小偏方虽然是治疗为主的,但不一定对症,患者朋友们还是以医生建议为主比较好。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口臭有哪些方法”的相关介绍。上述的十个中医治疗口臭的小方法大家都记住了吗。各位患者朋友可以试一试,但是小编要在此提醒各位朋友,记得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后在治疗,听听医生的意见,对症治疗才能见效,不对症治疗也是白用功。如果患者朋友们还有疑问,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哦!

相关阅读:
口臭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口臭在线咨询

更多

口腔粘膜病要吃什么药治疗

嘴里面起了白色的小丘疹,考量是舌乳头炎。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口腔黏膜系统疾病。它的病发主要是因为患者缺少维生素或者口腔部位遭到外界的剧烈刺激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首先用漱口水洗脸,可以起些消炎的效用。此外在饮食上稍微留意消化许多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一般7~10天症状即可纾解。需要强调的是适当摄入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平时注意休息。

1个回答

口腔粘膜病怎么办呢?

口腔黏膜病种类也比较多,具体怎样治疗,要看你是什么类型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患口腔黏膜疾病都需要有适当的服食消化维生素以及消炎类的药物实施救治,建议你还是到当地正规的口腔科复诊进行咨询下主治医师,然后近期留意口腔清洁和饮食忌嘴,慢慢来护理。特别声明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的清淡饮食,规律饮食。

1个回答

容易生口疮的原因是什么?

您说的情况拥有反反复复长口疮,医学上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拥有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会与自动免疫因素,加班,维生素缺乏,精神紧张等都关于,容易反反复复复发。平时防止精神紧张,尽量少加班,多吃点新鲜蔬菜水果,适当的消化维生素,慢慢可以稳定症状。

1个回答

溃疡性口疮吃什么好得快?

患溃疡性口疮的患者,临床诊断上常用口炎清颗粒实施口服治疗。同时外涂冰硼散或口腔溃疡散实施治疗。患口腔溃疡的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油腻性较重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新鲜的水果,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忌食鱼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宜清淡饮食,不要加班,留意歇息。

1个回答

咬到口疮要怎么处理?

口疮,又称之为口腔溃疡,这种疾病可以致使疼痛,病程大约需要有一周约莫,拥有自限性疾病。所以不要太过担心,即使不小心咬到,也没太大干扰,平时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局部涂抹西瓜霜喷剂或者冰硼散。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

1个回答

求问新生儿口疮怎么办?

新生儿口疮要考虑是鹅口疮,一般新生儿多由产道传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工业污染的用具传染等引来,所以要经常清洁乳头,除了婴儿用过的物品也要经常擦洗灭菌等解决,另外要留意口腔卫生,可以在换尿布后喂些许清水,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或是生理盐水擦洗口腔,局部涂制霉菌素,先仔细观察。

1个回答

同科室医院

热门医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