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淋巴结核

>

淋巴结核的实验室四大诊断

淋巴结核的实验室四大诊断

  淋巴结核病程长,而且隐秘性强,通常很难在发病早期引起患者的重视,而常常导致误诊的情况。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可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疾病,制定相关的治疗策略。其次,因为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细菌学检查也是监测淋巴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

  淋巴结核的实验室四大诊断

  目前有关淋巴结核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日趋完整而复杂,其中很多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感染性疾病的检查项目:外周血象、尿常规、血培养、血沉、胸部X线、B超、结核菌素皮试等。非感染性疾病检查项目:恶性肿瘤应作胸腹部、骨骼X片,发现病变部位及深部肿大的淋巴结,骨髓穿刺,外周血象检查等。

  1、常规检查

  (1)血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沉通常增快,但无特异性诊断价值。定期检查血沉,可看出疾病发展趋势,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原血沉快的患者,血沉下降表明病情好转,血沉上升表明病情恶化。

  (2)血象:结核病患者血象通常无改变。在结核病的急性进展期可略有增高,并呈核左移现象。有些严重结核病患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继发性贫血【译】:来自造血组织以外的由机体的其它脏器原发病所引起的贫血,也称症状性贫血。)。

  (3)生化检查:有些病人,特别是应用抗结核药物的病人,常有肝功能损害,偶有电解质异常。

  2、活检: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阳性率可达90%以上,切片可出现干酪样病变,上皮样细胞和排列不规则的郎罕巨细胞。并且还能通过对所获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和细菌微生物检查。取样方法为针吸或切除病变组织。

  3、细菌学检查: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特异性方法,是结核病诊断,发现传染源、判定化疗效果及监测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手段。肺结核病人标本主要是痰,检查的常用方法有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分枝杆菌培养、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无空洞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低于40%,空洞性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为70%~85%。肺结核病人痰培养阳性率为65%~95%。淋巴结核病人可作淋巴结穿刺取内容物或脓计,作涂片或培养查结核杆菌。

  4、免疫学检查:目前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测定结核菌的抗体,方法是测定吸附于一种固体吸附剂的抗原抗体结合量,以光密度和稀释度终点法表示结果。另外还有可溶性抗原荧光抗体试验(SAF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

  温馨提示: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活动交替进行与合理安排,是增强患者体制、提高抗结核能力的较好方式。处于好转期的患者,可以增强活动时间和强度,为恢复做好准备,但一定不能超过患者的负荷能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病情已稳定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但不可过于疲劳。

  【参考文献:《体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

淋巴结核在线咨询

更多

颈淋巴结核中医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中医一般需要服用软坚散结的药物,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导致的,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而且还会伴有明显的压痛感。颈淋巴结结核在日常生活中...

1个回答

淋巴结结核化脓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淋巴结化脓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脓腔内的细菌吸收入血,造成菌血症、败血症,甚至更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脓毒症,患者需要入住ICU来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淋巴结化脓也称作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最...

1个回答

如果是淋巴结核会疼而且在输液的情况下还反复发烧并且变大吗,这

你好,不好确认,你的情况不剔除是淋巴结结核炎症引来反复发烧的可能会,建议较好进一步详检看一看,防止盲目退热,详检后在正规救治较好建议规范化救治,按时复查较好,防止盲目用药误机病情。需求注意勤通风,请...

1个回答

医生您好,我五年前生过淋巴结核,现在肺部干重活有点疼痛,还带

你好,这个不能够剔除结核病病发。一般情况下需要有遵医嘱服食药物或者胸片仔细检查看一看。另外化验血常规或者仔细检查是不是有胸膜炎。需要有诊断病因以后制订治疗方法。必须强调声明建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个回答

腹部淋巴结核

[title]是临床诊断上传染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结核杆菌传染引来的炎症。患者会表现出为腹痛,高烧,乏力,消瘦,烦渴,午后潮热等症状。建议你尽快规律的服食抗痨药物救治,以及保肝救治。而且要不定期监测...

1个回答

腋窝淋巴结核如何治疗?

你好,腋窝淋巴结核,有一定的传染性,要留意这个问题,对于结核性疾病的救治是需要有作好看内审培训的,这类药物一般是国家半价,救治周期比较长,一般是需要有一年半以上。但就目前而言,这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