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供血不足病理基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流缓慢及血小板聚集等有关。治疗原理: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脑供血不全的治疗应着眼于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慢性脑供血不全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扩张血管、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抗凝溶栓、抗脑水肿、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及保护神经细胞几个方面。临床上通常应用以下几类药物。
1、血管扩张剂
常用的有钙通道阻滞剂,其药理作用为:(1)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2)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发生去极化,阻止Ca2’内流及贮钙细胞器或载体和内质网释放c a2’进入细胞液中,可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减轻组织损害;(3)抗矽脉粥样硬化作用;(4)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5)抗血小板聚集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钙通道阻滞剂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和氟桂嗪等。
尼莫地平为第2代ca2’通道阻滞,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具有抗缺血、改善微循环作用。在选择性扩张脑血管、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列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痉挛,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
组胺类似药培他啶,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用于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
血管扩张剂可增加血流,疏通血管,用于缺血性脑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急性脑梗塞现在一般不主张应用脑血管扩张剂,因其可能产生促进脑水肿,脑内盗血和降低血压等不利影响,不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故一般可考虑在急性期过后应用,尤其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慢性脑供血不足时,应用脑血管扩张剂有效。
对扩管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
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出血和梗塞并存)现象,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二)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
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可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可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因其起效慢,对缺血性脑血管作用不佳。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适用抗凝治疗,目前认识也不一致。但有些学者认为,在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用超小剂量肝素1000~1500u/小时连续静滴,持续72小时,然后口服双香豆素,首次300毫克,维持量150毫克,还可能会有益的。但若不具备化验条件,抗凝剂最好不用。
藻酸双酯钠为酸性多糖类药物,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得的类肝素药物,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粘弹性的作用。另外,本品能使凝血酶失活,具有抗血栓、降血粘度、微动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环素(PGIz)样作用。本品还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外周血管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微循环,抑制动静脉内血栓的形成,不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有可靠的预防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常用剂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4~8毫克/公斤/日,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
建议:
(1)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2)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患者,推荐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3)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其作用机制为:使血小板环氧酶,即PG合成酶乙酰化,从而抑制了环内过氧化物的形成,TXA2生成亦减少,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长期服用未见血小板有耐受现象。临床研究发现在男性患者预防中风的效果较女性患者好,可能与女性的血小板环氧酶对其耐受性较高有关。
4、潘生丁
潘生丁又名双嘧达莫,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第一相聚集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它是一种冠脉扩张药,能增强冠脉血流量,具有抗心绞痛作用,长期应用潘生丁对冠心病有益,大剂量潘生丁连续服用,对心绞痛有效。
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释放反应,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 25~50毫克,1日3次。对二者联用,是否能增加协同作用,尚有争议。
5、曲克芦丁
曲克芦丁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一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建议:
(1)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325mg/d。
(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建议应用ASA25mg和DPA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3)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4)频繁发作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脑供血不足在线咨询
更多
脑供血不足引起脑梗
最先脑梗死就是说因为大脑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假如患上大脑供血不足,不立即医治得话,時间久了是有可能得能够的。并非只能老人才会大脑供血不足,除开一小部分先天的头部和别的脏区发育不全外,基本上全是人为因素的欠佳生活方式造成的。例如经常熬夜,过多的喝酒,暴食暴饮,操劳过度,压力太大等全是发病原因。次之,长期的低下头去看书,颈椎劳损也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1个回答
劳累引起脑供血不足
是因为过度疲劳引来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主要还是应当稳定头部的血液循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彻底恢复,平时多留意身体的锻练,或者是应当通过许多物理救治的方式去减低稳定头部的血液循环,这样可以更好的去救治疾病,协助稳定彻底恢复,平时的许多生活习惯也很重要需要声明注意多做一些户外运动,会有助于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1个回答
什么引起脑供血不足
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颈部的血管发生了病变,血管里面有斑块或者是狭窄堵塞,都会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就会造成脑供血不足的现象发生。其次就是脑部血管的病变,如脑梗塞,脑梗死也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再有就是颈椎病变,还有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狭窄也会压迫到颈部的血管,从而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如果患有冠心病还有心力衰竭,也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脑部的供血。
1个回答
脑供血不足是有什么引起的
造成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颈椎骨质增生、脑血管先天性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对于脑供血不足,要积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一些先天的畸形是很难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预防脑卒中,预防动脉硬化。主要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加强锻炼,必要时吃药,预防脑血栓形成。
1个回答
脑供血不足是什么引起的
造成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颈椎骨质增生、脑血管先天性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对于脑供血不足,要积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一些先天的畸形是很难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预防脑卒中,预防动脉硬化。主要是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加强锻炼,必要时吃药,预防脑血栓形成。
1个回答
什么会引起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有三个:原因之一是脑部广泛缺血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见于中老年患者,需要改善循环,长期应用药物方能改善;原因之二贫血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是因为血容量不足导致的,需要纠正贫血;原因之三是低血压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是指血压低于90/60mmHg时,改善低血压,方能脑供血不足症状。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