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念珠菌病

>

生殖器念珠菌炎的治疗

生殖器念珠菌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对有外阴阴道炎症状且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阳性者需要进行治疗。对念珠菌培养阳性但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治疗方案

  荟萃分析表明,口服与阴道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两种给药方法在治疗无并发症VVC中的疗效相当,即两者在临床治愈率与真菌治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

  (1)阴道内局部用药可选用:

  ①克霉唑阴道片剂100mg,每晚1次,用7天;或200mg,每晚1次,用3天;或500mg,单次阴道内用药。

  ②咪康唑阴道栓剂100mg,每晚1次,用7天,或200mg,每晚1次,用3天。

  ③制霉菌素阴道栓剂(10万U),1~2个,每晚1次,连用14天。

  (2)口服用药:氟康唑150mg,顿服;或伊曲康唑200mg,口服,2次/d,用1天。全身治疗往往不能立即缓解症状,尤其在治疗的头48h,需局部辅助治疗。各种咪唑类霜剂或软膏外涂外阴部可缓解外阴皮炎症状。

  (3)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先用短期口服或外用唑类药控制症状,再继以抗真菌维持治疗。

  ①控制症状治疗:口服氟康唑150mg,3天后重复治疗1次,或采用阴道局部用药治疗,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如7~14天)。

  ②遏制性抗真菌维持疗法:可选用克霉唑阴道片剂500mg,每周1次,连用6个月;或氟康唑100~150mg,口服,每周1次,连用6个月;或伊曲康唑200mg,口服,2次/d,每月应用1天,连用6个月;采用遏制性抗真菌维持疗法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的发作,但停止治疗后有30%~40%的患者可复发。可能是因为所用的抗真菌遏制疗法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或因宿主的因素而发生黏膜耐受使得残留的真菌持续存在。在复发性VVC中耐药不是主要原因。

  (4)孕妇的治疗:妊娠期妇女禁用口服疗法。推荐局部应用唑类药物或制霉菌素阴道栓剂治疗,疗程7~14天。

  (5)性伴的处理:对女性患者的男性性伴不必进行常规的筛查和治疗。但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考虑治疗其性伴。

  (6)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①选用克霉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特比奈芬霜等外涂,2或3次/d,连续7~l0天。并可选用对念珠菌有效的消杀剂作局部清洗或喷洒,以减少再感染。

  ②症状较重者或发生尿道内感染者可同时口服抗真菌的药物,如氟康唑150mg,单?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bian/4e7e1.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量诜?或伊曲康唑200mg,口服,早饭后、晚饭后各1次,总量400mg。

  ③消除复发诱因:如为患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应经常用清水或有效的消杀剂清洗龟头、冠状沟或阴茎,并保持干燥建议做包皮环切术。

  治愈标准 治疗后2周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涂片检查无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念珠菌病在线咨询

更多

念珠菌性阴炎要怎么治疗

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可以选择一些抗真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制霉菌素片,能够很好的遏制念珠菌的生长,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也可以用保妇康栓塞入阴道内,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平时可以保持阴道清...

1个回答

念珠菌性阴道炎怎么样预防

主要的预防措施有:勤换洗内裤,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穿紧身尼龙或化纤的内裤。患病期间用过的浴巾、毛巾和内裤均应开水烫洗,浴盆亦应消毒。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外阴清洁,争取每次便后...

1个回答

念珠菌感染导致阴道炎的原因

正常的情况下,人体阴道内是有乳酸杆菌存在维持着阴道内弱酸性的环境,假丝酵母菌是女性阴道内一种常见的寄生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局部抵抗力下降,或者是假丝酵母菌毒力增强时,机体抵抗力弱于侵袭力,最终...

1个回答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和治疗

阴道炎的原因是致病菌感染。一般都是不注意卫生导致的,注意勤换内裤等。阴道炎不需要进行手术,可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应保持心情不要紧张,尽量保持阴道清洁。勤清洗外阴,勤换内衣,需要禁食一些辛辣,油腻,...

1个回答

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

念珠菌性阴道炎可以使用碱性的阴道也清洗,然后在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或是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大多数的人一个疗程就可以完全治愈,也有的人治疗后不注意卫生,会导致从复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是有阴道真菌大...

1个回答

念珠菌阴道炎是不是又叫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临床上现在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白带性状为豆腐渣,外阴瘙痒不适,红,肿等症状,阴道炎症没有及时治疗如果上行感染会引起宫颈炎,盆腔炎,建议及时治疗霉菌...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