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脑膜炎

>

脑膜炎的推荐食谱

脑膜炎的推荐食谱

  脑膜炎患者须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齐全,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胡桃仁是补肾固精,滋养强壮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的大脑神经有益。下面为您推荐适宜脑膜炎患者食用的健康食谱:

  1、葛豉粥:

  [原料]葛根60g,葱白5根并须白,豆豉汁30mL,生姜30g,清水适量。

  [制法]上药以水l500g许,煎至750g,去渣,再下粳米60g,煮成粥。

  [功效]能发汗解表,解肌退热。用于热病初起,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项背强直,小便赤黄,口鼻手足微冷者。可用于流脑病初起。

  [服法]趁热1次服用。衣盖取汗。

  2、生芦根粥:

  [原料]鲜芦根100~150根,竹茹15~20g,生姜2片,清水适量。

  [制法]先将芦根、竹茹同煎,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于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并治胃热呕吐,可用于治疗流脑高热期。

  [服法]每餐适量。早、晚各1次。

  3、石膏粳米汤:

  [原料]生石膏60g,粳米60g,清水适量。

  [制法]上2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熟烂,约得清汁两大碗。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流脑高热期,症见身体壮热,不恶寒而心中烦热或壮热头痛,口干烦渴,脉洪大有力者。

  [服法]趁热尽量饮之,1~2剂/d。

  4、鲜地龙液:

  [原料]地龙30g。

  [制法]将地龙杵烂,以水泡,过滤。

  [功效]清热熄风,解热疾。用于流脑高热惊厥期,不知人事欲死患者。

  [服法]灌服半碗立效。

  5、西瓜汁:

  [:原料]红瓤西瓜1个。

  [制法]将大西瓜剖开,取汁l碗。

  [功效]清热,止渴除烦。用于流脑神昏期,症见阳明热甚,燥热烦渴者或神情昏瘣,不寐,语言错乱者。

  [制法]徐徐饮之,不愈再服之。

  6、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汁10g,或干地黄60g,粳米60g。生姜2片。

  [制法]先用梗米加水煮粥,煮沸数分钟后加入生地黄汁(或去渣后干地黄煎液)及生姜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流脑高热发斑期,症见低热不退或热入营血,高热心烦,发斑吐衄者。

  [服法]每餐适量。

  7、五汁饮:

  [原料]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清水适量。

  [制法]临用时各取适量拌匀。

  [功效]生津清热。用于热病后期,流脑热退恢复期。

  [服法]凉饮,不喜凉者将汤适当加热温服。

  8、栀子粥:

  [原料]栀子15g,人参10g,柴胡15g,雄鼠粪5粒,粟米60g,清水适量。

  [制法]前4味药加清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后,去渣,入粟米再煮成黏稠稀饭。

  [功效]清热益气生精。用于各种传染病引起的高热、瘀斑、病情后期,或因食过多,劳累,头痛壮热等。

  [服法]温服,代佐餐服用。

脑膜炎在线咨询

更多

怎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主要采取为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降温、止惊、止痛、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 药物治疗 1.在急性期可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入,疗程不超过2周(但作用尚有争议...

1个回答

脑膜炎中医治疗

脑膜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可以采取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理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是患上了脑膜炎,很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患上脑膜炎后,头部会出现疼痛的现象。通过中药调理,但是效果会见效慢一...

1个回答

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治疗方法如下:第一,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或者利巴韦林,疗程一般14天到21天。第二,脱水降压治疗。适用于有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的病人,常用20%甘露醇、甘油...

1个回答

细菌感染脑膜炎症状

这个情况来看的话,还是考虑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

1个回答

脑膜炎是什么细菌引起的

细菌性脑膜炎是各种细菌感染脑膜引起的脑膜炎症,发生于小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及新生儿,由于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机体某些部位感染的细菌通过血脑屏障感染脑膜。主要...

1个回答

脑膜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脑膜炎有很多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脑膜炎是有不同症状的,化脓性脑膜炎:它是伴随发热、头痛还有呕吐等感染的相关表现;病毒性脑膜炎:它前期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相关表现,继而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脑...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