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前列腺增生

>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都有哪些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都有哪些

  前列腺增生是我们国家现在发病率高的其中之一,大多数中年人会患上此病,很多患者在确诊为已经得了前列腺增生,就会及时治疗,当然,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很多,但是有大部分患者会采用保守治疗就是用药物治疗,那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下。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

  1、作用于胆碱脂酶的药物:泌尿灵(盐酸黄酮哌酯),口服每次0.2—0.4克,每日三次。

  2、a1受体阻滞剂:第一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非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竹林胺),口服每次5—10毫克,前列腺增生患者每天一次,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鼻塞、头晕、乏力及直立性低血压,停药后即可消失。第二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每次口服2毫克,每天2次,桑塔(阿呋唑嗪),每次口服2.5毫克,前列腺增生患者每天三次。高特灵(特拉唑嗪),口服每睡前1次,每次2毫克。不良反应比第一代小。第三代a1受体阻滞剂(又称超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如哈乐,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每次0.2毫克,每日1次,性能比前两种更好。

  3、还有一种药物的机制是用来缩小前列腺的:前列康,为花粉制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通过调节性激素代谢以缩小前列腺体积和改善有关症状,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每次6片,每天3次,甲帕霉素(益列康宁),可抑制激素在肝肠循环的吸收,通过降低激素水平来改善症状,口服每次一无是处片,每天3次,保列治(普罗斯卡),为5a—还原酶抑制剂,口服每次5毫克,每天1次,舍尼通(普适泰),为裸麦花粉提取物,可抑制双氢睾酮与其受体的结合,口服每次375毫克,前列腺增生患者每日二次,伯泌松,可同时抑制5a—还原酶和磷脂酶A2,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可抗炎抗水肿,口服每次160毫克,每日2次,通尿灵,为成纤维细胞及其生长因子抑制剂,为非洲殿果木提取物,口服每次50毫克,前列腺增生患者每天2次。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都有哪些?以上就是有关此问题的全部介绍了,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当然,自己不要贸然用药物,不然很有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用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哟。

前列腺增生在线咨询

更多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治疗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可以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前列腺小,临床症状轻微,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前列腺小,症状轻微,夜尿增多,可以服用α受体阻滞剂或中药进行治疗;如果前列腺体积大且症状严重,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具体用药应结合临床实践,由医生指导。

1个回答

前列腺增生为什么引起腰疼

前列腺增生是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腰疼的。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出现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尿不尽等情况,但是一般不会导致腰疼。建议患者出现腰疼时要到医院去做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要注意适当饮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个回答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偏方

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很常见,使用偏方效果差,建议正规治疗,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对生活影响比较小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观察治疗,比如口服药物等,如果是前列腺增生比较严重,而且伴有排尿困难,以及影响到生活等,就需要到当地医院泌尿外科及早进行前列腺摘除手术来进行治疗。

1个回答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能不能吃西瓜?

是可以吃西瓜的,但是不要吃的太多,因为西瓜是属于良性的,吃到了是会致使胃部的不舒服除了恶心呕吐的,前列腺是会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所以症状表现出也是不一样的,是需要有通过服食药物来实施救治的,如果说再次出现了排尿困难,并且排尿非常费力,是需要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实施救治的。需求注意多喝水,避免感染,避免劳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饮食疗法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的饮食生活习惯,首先要多吃许多含水分多的食物,以蔬菜和水果为基础,尽量不要碰触辛辣刺激的东西,而且要足量的运动,增进排尿,才有助于疾病的彻底恢复和压制,前列腺增生,主要是由于活动量过少炎症的长期刺激引来的一种现象,他需要有慢慢实施调养稳定的。特别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作息时间,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1个回答

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

对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通过救治是能自愈的,在救治上还应以消炎、抗感染为基础,但具体用药及治疗方案还理应进行咨询医师,以超越更好的治疗效果。平时还理应留意始终保持卫生,防止炎症的严重,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基础,防止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多吃水果及蔬菜,多饮水。特别声明依照病人的情况来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人。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