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气胸

>

案例一 气胸

案例一 气胸

  患者,男,19岁,于前一天搬重物时突然出现右侧剧烈胸痛,无肩背部放射,无心悸心慌,阵发性剧咳,无痰,无发热。伴气促,感呼吸窘迫。检查发现右侧胸廓稍饱满,肋间隙增宽,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肺扣成鼓音,呼吸音消失。分析此患者出现此症状可能的原因。

  胸膜腔是肺与胸廓之间一密闭的潜在腔隙,其中没有气体,只有少量浆液。浆液的存在不仅起润滑作用,而且由于液体分子的内聚力,使胸膜腔的脏层与壁层紧紧相贴,不易分开,从而保证肺可随胸廓的运动而扩张缩小。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可用连接检压计的针头刺入胸膜腔内直接测定(图5-3),也可用测定食管内压来间接反映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通常低于大气压,为负压。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0.67 ~ -0.4 kPa(-5 ~ -3 mmHg),吸气末为-1.33 ~ -0.67 kPa(-10 ~ -5 mmHg)。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始终是负压,习惯上称为胸膜腔负压,或简称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种是促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另一种是促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可表示为:

  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

  胸膜腔内压 = -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所决定的,故其值也随呼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吸气时,肺扩大,回缩力增大,胸膜腔负压增大;呼气时,肺缩小,回缩力减小,胸膜腔负压也减小。呼吸愈强,胸膜腔负压的变化也愈大,但为何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为负?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所以从胎儿一出生的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最小状态,胸膜腔负压即告形成并逐渐加大。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为回缩倾向,即使是最强呼气,肺泡也不可能完全被压缩。

  胸膜腔负压的存在有重要生理意义。首先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可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其次,胸膜腔负压还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壁薄低压的管道(如腔静脉、胸导管等)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由于胸膜腔的密闭性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前提。

  因此,如果胸膜受损(如胸壁贯通伤或肺损伤累及胸膜脏层时),气体将顺压力差进入胸膜腔而造成气胸(pneumothorax)。此时,胸膜腔负压减小,甚至消失,肺将因其本身的回缩力而塌陷,造成肺不张(atelectasis),这时尽管呼吸运动仍在进行,肺却不能随胸廓的运动而舒缩,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

  气胸发病前部分患者可能有持重物、屏气、剧烈体育活动等诱因,但多数患者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发生。大多数起病急骤,患者突感一侧胸痛,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短,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伴有刺激性咳嗽。

气胸在线咨询

更多

右胸疼怎么治疗

引起右胸疼的常见病因有胸部损伤、自发性气胸、肋间神经炎、胸膜炎、胸部带状疱疹等疾病,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患者出现右胸疼的症状时,可以挂医院胸外科门诊,进行相应检查,明确具体胸痛病因,再针...

1个回答

胸疼挂什么科

急性或剧烈的胸疼可到医院急诊科就诊,间断或慢性的胸痛建议首先于胸外科就诊。 胸部疼痛可以由很多疾病引起,例如冠心病引起心绞痛,自发性气胸,皮神经炎或肋间神经炎,肺及胸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

1个回答

得了气胸如何治疗

患者得了气胸首先需要卧床休息,并及时的给予吸氧治疗,不要说太多的话,以便于气体的吸收和肺的复张。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患者服用镇静、镇痛以及止咳、通便的药物来辅助治疗。如果患者是轻微的闭合性自发气胸,只...

1个回答

颈椎能引起右胸疼吗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直、颈椎椎间盘的变性突出、颈椎椎管内韧带的肥厚增生或者钙化、颈椎椎体的骨质增生,继发椎管的狭窄和出现脊髓或者神经根的受压而出现一系...

1个回答

颈椎引起胸疼吗

通常交感神经在进步受压以后,就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会有明显的心慌、胸闷、胸痛以及心律失常、血压增高的情况,并且这种病人往往还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失眠多梦和注意力不...

1个回答

青春期胸疼怎么办

青春期胸部疼痛考量可能会是乳腺生长发育致使。踏入青春期后,月经初潮代表青春期的已经开始,然后第二性征逐渐生长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可以是乳房,外生殖器,腋毛或者是阴毛的生长发育。11-19岁是女孩的青春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