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出生前可能有提示宫内窘迫的病史,分娩时胎心可能增快或减慢,或第二产程延长,羊水被胎粪污染,出生时有窒息史,复苏后仍有意识、肌张力、呼吸节律、反向等方面改变,甚至出现惊厥。根据病情可分为三度:
轻度 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反应和吸吮反射稍活跃,一般无惊厥,呼吸规则,瞳孔无改变。一天内症状好转,预后佳。
中度 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瞳孔可能缩小,症状在三天内已很明显,约一周内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重症 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击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常见的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痫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运动障碍。
预后
尤其是重症窒息60%~80%发生HIE,虽然轻度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则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包括智能低下、脑性瘫痪、癫痫及共济失调等。
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少数可发生在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多发生在窒息人足月儿,但也可发生在早产儿。
诊断
1.影像学诊断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1)头颅B型超声(B超)检查:以婴儿前囱为窗,作冠状面和矢状面扇形超声检查。可在床旁操作,无射线影响,还可多次追踪检查,优点较多。对脑水肿、脑实质病变和脑室增大显示清楚。
(2)头颅计算机扫描摄影(CT)检查:作头颅水平位横断面多层次摄片。对硬膜下少量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的显示较B超检查清楚,因此CT和B超互补检查可更提高诊断率。
2.脑电图和脑电功率谱检查 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棘波,脑电功率图可发现功率降低或错位。
3.脑脊液检查 为减少对患儿的扰动,应避免作脑脊液检查,只有在需要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时才作这项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可能有极少量红细胞进入脑脊液,或因黄疸使脑脊液呈淡黄色。并不表示有颅出血。
治疗措施
预防重于治疗,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1.供氧 根据病情选用各种供氧方法,保持血氧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但敢防止PaCO2过低,以免脑血流过少。
2.维持正常血压,避免血压过大波动,以保持脑血流灌注的稳定。血压低时可用多巴胺(3~μg/kg/min连续静滴)和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连续静滴),并监测血压。
3.纠正代谢紊乱 轻型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在改善通气后可得到纠正,只有在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才用碳酸氢钠,剂量不宜过大,维持血pH在7.3~7.4。低血压糖时静点滴10%葡萄糖,首剂2ml/kg,以后5ml/kg·h,维持血糖在2.80~5.04mmol/L(50~90ml/dl)。由于窒息后脑啡呔增加,有人试用纳洛酮(naloxone)静脉点滴5~10μg/kg·h,至总量0.1mg/kg·d,以拮抗脑啡呔。
4.控制惊厥 可用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静滴,12小时后用维持量3~5mg/kg·d。
5.控制脑水肿 控制液体进入量在60~80ml/kg/d。脱水剂可用甘露醇,每次0.5~0.75/kg,每4~6小时一次,但脱水剂不可过量。脱水剂虽可减轻脑水肿,但不能减轻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以早产儿多见,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状核最多见,易破入临近的侧脑室而成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
发病机理
尚未完全明了,有待深入研究。
1.脑血流量调节功能降低
正常新生儿脑血管以舒张和收缩来调节进入脑组织的血流量,当血流量减少时脑血管舒张,而当血流量增加时脑血管则收缩,以这种功能保持进入脑组织的流量相对稳定、缺氧缺血时血压波动大,血流量的变化多,但此时脑血管的调节功能却已降低,当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时,脑血管未能及时舒张,形成脑的低灌注,待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加时,脑血管又未能及时收缩,转变成高灌注,在这转变过程中最易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而且低灌注本身也可引缺氧血性脑病。
2.脑组织代谢的异常
人体各脏器组织的代谢以脑需要的氧和葡萄糖量最高。缺氧缺血时能量供应不足,影响脑组织的代谢也最大,表现在①氧自身虚夸(O2-)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而受到损害,当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渗透性增加,造成脑水肿。②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外Ca++流向细胞内,破坏细胞的生存。③脑组织中脑啡吠增加,直接抑制呼吸,增加缺氧程度。④缺氧缺血时发生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以上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出血和形成空洞。
3.脑部对缺氧缺血的易感区
①不同胎龄胎儿和新生儿脑的成熟部位不同,对缺氧缺血的易感程度也不同。细胞丰富、血管多、代谢率高的区域需氧量高,对缺氧缺血最敏感。早产儿的易感区在脑室管膜下的生发层,因该区在胎儿28±周时细胞代谢最活跃,而且该区毛细血管缺乏结缔组织的支持,容易出血。至胎龄32-34周后生发层的活跃细胞渐移至大脑皮层,留下的生发层由白质替代,但因属于动脉末梢区,供血量不足,仍可受缺氧缺血的影响。足月儿大脑皮层因活跃细胞的移入,成为易感区。②动脉末梢边缘区由于供血少,血压低,成为缺氧缺血的好发部位,足月儿的顶颞部是大脑前、中、后动脉末梢的交界区,最易发生病变、早产儿的脑室周围的白质区也属动脉末梢区,易发生组织软化。
病理改变
缺氧缺血后脑部先出现水肿、软化、出血和坏死,以后形成空洞、脑室内、珠网膜下、硬膜下都可能出血、病程长者脑部可能萎缩。
1.大脑病变 足月儿的病变多在脑皮质,除水肿外尚有出血和坏死。形成小囊空腔后称多囊脑(spelencephaly),如形成大空洞称为空洞脑(porencephalen)。
2.颅内出血 早产儿出血部位多在室管膜下和脑室内,足月儿多在大脑实质内(IPH)。其他如硬膜下出血(SD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足月儿和早产儿都可发生。
3.脑干病变 病变在脑干神经核或白质部痊。脑干也可因脑皮层的病变而出现继发必萎缩。
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因是足月儿窒息引起,窒息愈严重,时间愈长,脑病愈严重,后遗症发生率也愈高。本病也可发生在早产儿,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的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M)
缺血缺氧性脑病在线咨询
更多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后会有后遗症吗
从所叙述的这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彻底恢复以后都绝不会有后遗症的再次发生,但是个别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或者是救治不及时不得当,有的也是会有后遗症再次发生的。所以新生儿一旦再次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就要及时到正规私立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复诊,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吸氧和对症等方法救治,增强护理和调理,以防止后遗症的再次发生。必须强调声明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让孩子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
1个回答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2度严重吗
孩子再次出现这种脑水肿呛水情况就已经比较严重了,因为有的时候他会影响到孩子以后正常的智力扩张,绝大部分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需要有给孩子先做个吸氧的,另外还需要有仔细观察几下孩子身体在其他方面可有什么问题,及早的给孩子实施仔细检查,可以防止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特别注意让孩子少食多餐,让孩子有个正确的作息时间,不要剧烈运动。
1个回答
新生儿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可以不用治疗吗
当孩子再次出现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时候,必须给孩子及时的救治,因为这种疾病会致使身体的伤损特别大,特别是大脑的伤损,会干扰孩子以后的智力以及生长发育,必须及时救治防止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期。在救治期间,可以多让孩子多吃许多含有维生素和蛋白质高的食物。需要声明注意根据你的情况,要给孩子多补充钙质,可以给孩子食一些虾仁。
1个回答
我宝宝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治愈几率有多大?
如果是轻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而且宝宝精神好喝奶好,没再次出现了惊厥抽动等症状,1个疗程就可以啦。个疗程就是十天约莫。如果宝宝是中度和重度呛水,那就需要有至少两到三个疗程就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是采用推拿针灸理疗,营养神经药物,同时,必须增强营养,留意肢体的推拿,多晒晒太阳。随着宝宝长大了,慢慢也会转好的。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让孩子晒太阳,不要让孩子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新生儿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如果有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考量在顺产的过程中推挤可能性最大,然后引来的呛水呼吸困难的表现出,这类情况下面就是通过营养脑神经,吸氧气来实施改正,容易再次出现脑部的许多后遗症,癫痫或者是脑瘫,所以需要有后期的个康复训练,营养鼓励,按时复查小孩的神经照射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声明建议要让孩子多喝水,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不要让孩子劳累过度。
1个回答
缺血性视神经病的症状
一般这种病的主要症状会出现头晕恶心的情况,卧床休息后会减缓这种症状,但是休息过后还会出现这种症状。有的时候在行走,吃饭,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情况。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去医院具体检查一下病情发展到哪一种地步,如果情节较轻的话,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