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合并肝炎

>

饮食调养让妊娠合并肝炎无处藏身

饮食调养让妊娠合并肝炎无处藏身

  妊娠合并肝炎处理起来会比较棘手,因为在用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孕妇这样的特殊群体,妊娠期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多,饮食原则上要做到三高一低,即高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目前该病尚缺乏**治疗,治疗应以中西医药结合为主,对没有肯定疗效的药物,应慎重使用,尽量少用药物,以防增加肝脏负担。

  对于孕妇来说,肝炎急性期的饮食仍宜保持清淡,饮食宜定量、定时、适量、稳定,千万不要忽高忽低,忽早忽迟。只要注意保持有序的饮食规律;保证摄入充分的维生素、纤维素,使大肠通畅;有选择地摄食有利于消退黄疸、肝肿、肝功能异常、腹胀、腹水、出血倾向的食疗食品,严禁饮酒、吸烟,控制好脂肪摄入量,避免辛辣刺激品,肝炎孕妇就能平安度过孕期,完成新生命的孕育任务。

  妊肝患者的营养治疗,要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以及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生理要求来进行。也就是通过饮食进行营养治疗,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与伤害,促进肝组织的再生与肝脏功能的恢复,同时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与热能;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妊娠合并肝炎饮食调养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主要是采用高蛋白、高热量、充足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饮食中铁、钙等 无机盐的供给。切忌油腻食 品与难消化的干果类食物以及辛辣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应忌酒。

  二、妊肝患者应保证总热量每日以2500至2600千卡 为宜。热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其摄入量占总热量的65%;脂肪占20%;蛋白质占15%。蛋白质既是构造、修补 机体组织和调节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又是供给胎儿的生长发育所需;故应尽量使之不用于产热能。蛋白质每日供给量应按标 准体重55公斤左右计算,约80~95克即可。一旦血氨升高,出现肝性昏迷前期症状时,应控制或暂停蛋白质的供给,尤 其是动物性蛋白质。

  三、妊肝患者必须供给充足维生素。这是妊娠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也是满足胎儿健康 发育和避免畸形的需要。

  妊肝患者如果缺乏叶酸,胎儿发生神经 系统缺陷的危险性增高,如无脑儿、脊柱裂 等神经器官畸形。因此,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较成年女子增加1倍,应多进食动 物肝、肾及 含叶酸多的蔬菜,如菠菜、番茄、胡萝卜、豆类等。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当 患肝炎时,母体的 维生素C更易发生不足,故妊肝患者生日维生素C的供给标准为80至100毫克。

  四、应供给充足铁、钙的饮食。妊娠时铁的需要量增加,孕妇除需要补充自身消耗外,尚需储存相当数量的铁,以 补偿分娩时的损失,同时胎儿也要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应出生后 6个月内的消耗。因此,妊娠期饮食中铁的供给量应为18 毫克为宜。饮食中的铁,以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高,一般为10%至20%左右。而植物性饮食中的铁吸收率较低,如 大米仅1%,大豆7%。因此,应多食动物肝、血、瘦肉、蛋黄等富含铁的食物;也可多吃豆类及各种绿菜等含铁较多的食物 。

  求医网温馨提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应配好新鲜血,做好抢救休克及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尽量采取阴道分娩,但要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重点是防治出血。

  【参考文献:《妊娠合并肝炎救治的基础与临床》《肝炎防治400问》】

妊娠合并肝炎在线咨询

更多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稳妥?

目前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多采用下述措施:(1)休息、保肝鼓励疗法。常用维生素和联合维生素,(2)在孕晚期须增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看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相衔接无激惹实验及B超等指标看护,注意延...

1个回答

关于孕妇能吃蜂蜜吗

之所以很多朋友问孕妇能喝蜂蜜吗?想必首先是怕对胎儿有影响。蜂蜜是天然的大脑滋补剂,因为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中富含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是益脑增智...

2个回答

请问妊娠合并肝损伤严重吗

你好,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因素或病因可能有甲乙丙戊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等,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酒精肝。还有休息不好,服用感冒药。因素或病因不明的情况也有...

2个回答

请问丙肝抗体阳性怎么办

你好!有母婴感染的危险.注意护肝治疗.尽量保留....

3个回答

请问月经不正常怎么治疗

你好,根据你的问题描述,月经推迟七天属于正常的现象,你可以在推迟十天之后使用验孕试纸自查一下,如果期间来的月经表示没有怀孕。你也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就确定了。...

1个回答

请问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您好!乙肝孕妇在怀孕的第7、8、9月分别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国际单位),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传播。乙肝患者所生子女要格外注意,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要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