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专家提醒,要区分这样两种情况:妊娠期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妊娠。

  前者是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即怀孕前血糖正常,这种情况占糖尿病孕妇的80%以上,它多数发生在怀孕后第24~28周。这类患者多数在妊娠结束后,糖尿病症状可消失,但部分人以后可变成Ⅱ型糖尿病。后者是指妇女在怀孕前已经发生糖尿病,这约占糖尿病孕妇的10%~20%。妊娠可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及并发症加重。

  1.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专家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妊娠期糖尿病原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由于目前向心性肥胖越来越受到重视,腰围、髋围和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WHR。BMI≥20.9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BMI≤19.1者的2倍。BMI>32.9的孕妇的糖尿病的危险是BMI于27.3~32.9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

  3.种族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原因之一,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妊娠期糖尿病在线咨询

更多

妊娠期糖尿病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

你好,根据你上面的叙述,妊娠期糖尿病会使,正常的孩子体重增大。比如说孩子正常降生六斤约莫,身后糖尿病的孩子大概会低于八斤以上。身后会再次出现低血糖。其他的没什么干扰。特别注意针对病员的处境,要多运动,多休息,放松心情。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可以喝水吗

妊娠期糖尿病筛前可以喝水绝不会影响到筛查结果,只要不是喝高糖的水。在筛查中孕妇不要有太过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到检验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筛服糖后1个小时的血糖低于等同于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同于8.5mmol/L,只要一项享受就可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必须强调声明建议应尽早去医院就医,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顺产吗?

您好,根据您所叙述的这种情况,在怀上过程当中,只要血糖压制是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是可以决定顺产的,如果决定剖腹产的话,血糖过高,对术后切口结疤不是很好,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极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留意歇息,确保充足的深度睡眠。必须强调声明避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

1个回答

你好!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宝宝生下来正常。产后饮食比怀

临产以后血糖正常,对于你来说属于好的现象。这种情况临产以后,血糖彻底恢复了正常考量,还是胰岛恢复正常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量逐渐停药,一般不需要终身救治,针对这种妊娠糖尿病许多在临产以后,血糖恢复正常就不需要再专心动用药物。这样的现象属于转好的现象,必须不定期的实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复检。特别注意从你的诊断结果来看,要卧床休息,调整好作息时间。

1个回答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做仔细检查只是发觉你的空腹血糖的数值偏高,但是不严重的话可以暂时用不着,要在饮食上压制几下,过几天再去医院查几下,如果连续仔细检查三次血糖的数值都高的话,就需要有适当的用点降糖药了 而且平时在饮食方面必须多加留意,不要吃含糖多的东西。需要强调的是适当的可以做一些孕妇操,多晒太阳,不要做劳累的动作。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要如何治疗

如果你有妊娠糖尿病,如果你在晚上有餐后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有空腹血糖,它是高的。如果你只有一次血糖稍高,暂时仔细观察一下,注意歇息,注意饮食,不要吃甜食,也要注意你吃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的量。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吃得太多,控制饮食和适当的锻练。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