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疝气

>

脐疝的症状如何表现

脐疝的症状如何表现

  婴儿脐疝的症状 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消失。当用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肿物高出肚脐3--4厘米,皮肤表面亮亮的,像是要破的样子。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有时患儿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患儿除脐部呈半圆形隆起外多无其他症状,一般如拇指头大小,在肿物的下半可见到脐痕;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疝内容物还纳后可触及疵门,为1.5—2.o cm大小。很少有嵌顿。

  婴儿脐疝是由覆盖于脐部腹膜之上的脐肌膜发生裂隙所致,疮囊由此脱出并常与皮肤粘连,有时形成多房。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巨大者结肠亦可进入疵囊内。由于疝门小,反复脱出易发生粘连而成难复性庙。自觉症状为局部坠胀不适,有时可伴有心窝部痛。嵌顿时易发生绞窄,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非嵌顿者在检查时位于脐上或下缘有肿物,小者如黄豆大小,大者可达成人拳头大小,不伴压痛,脐部短痕多位于肿物基底的侧方,脐窝原位不变。疵内容物如果为肠管则多较软,加外压时可缩小;如果为大网膜则内容物硬韧不平。发生嵌顿或绞窄时肿物较平素增大,变为硬韧,有明显压痛,晚期局部皮肤出现炎症表现,全身可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

  婴幼儿脐疝多表现为在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有一半球形肿物脱出,一般直径1—2cm,安静时肿块消失.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因疵囊不大,很少嵌顿或绞窄。

  【成人脐疝症状】

  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疮环一般较小,周围庆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纹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成人脐疝主要临床表现是站立、咳嗽和用力时脐部有圆形须块突出,平卧时消失。疝块回纳后可们及疵环边缘,如果有较多的网膜和肠管突出,则有隐痛和腹部不适。一般铰小的脐疝可无症状。

  成人脐疝的疝环边缘较坚韧,弹性小,不可扩张,发生嵌顿和绞窄的机会多于婴儿脐疝,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内容物为肠管时则出现机械性肠梗阻。

  总之,脐疝是由覆盖于脐部腹膜之上的脐肌膜发生裂隙所致,疝囊由此脱出并常与皮肤粘连,有时形成多房。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巨大者结肠亦可进入疝囊内。由于疵门小,反复脱出易发生粘连而成难复性庙。自觉症状为局部坠胀不适,有时可伴有心窝部痛。嵌顿时易发生绞窄,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疝气在线咨询

更多

微创手术治疗疝气

疝气的微创手术是于腹腔内修补缺损,效果比较理想,复发率较低,并且疼痛较轻,恢复较快。但是患者的费用会增加很多。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的疝气都能用微创手术方式的,有一些疝气就不适用微创的手术方式的。...

1个回答

疝气如何保守治疗

疝气为普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为腹腔内的脏器由腹壁薄弱部位突出所形成的包块。对于成年人疝气,假如诊断明确,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无手术禁忌,手术治疗为较好的治疗方案。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及年老体弱,不能耐...

1个回答

3岁女宝宝疝气

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一般婴幼儿只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因为随着身体发育到学龄前期有可能症状会消失。如学龄前仍有症状则需手术治疗,一般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很简单。但保守治疗期间有一定的风险,如小儿疝内...

1个回答

小孩疝气是怎么治疗

对于小孩子疝气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新生儿或年龄较小的,一般可以暂时采取保守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因为部分小孩子在1岁前腹股沟区的缺损或薄弱点有时可以自愈闭合。对于年龄较大,一岁过后还未闭合的,...

1个回答

宝宝两个月疝气

针对你宝宝目前的情况,肚子总是鼓鼓,考虑还是存在新生儿脐疝可能。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建...

1个回答

疝气会引起发烧嘛

疝气一般不会引起发烧。小儿疝气严重患者可能会引起并发症而导致发烧。1周岁以下患疝气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愈性,要尽量避免孩子哭闹,大笑等剧烈动作以免造成疝气加重。严重者需寻求医生手术治疗。小孩疝气患者运动时...

1个回答

老年人为什么会引起疝气

病例分析:老人长时间的便秘或者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形成疝气。目前治疗疝气的办法有手术治疗和中医保守治疗。疝气手术治疗主要是指的疝修补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缺损 的两端用锋线强行拉拢,以修补缺损。试想一下,原...

1个回答

成人疝气的治疗

成年人的疝气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具体包括直疝和斜疝,而典型的症状是腹股沟区的可复性包块。在直立位劳累之后,包块突出,还会有腹痛和腹胀的表现。平卧位休息之后,包块能够逐渐的消失,也就是典型的卧隐立现的表...

1个回答

为什么会引起疝气

疝气一般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腹股沟疝的原因主要与年龄有关,一般学龄前儿童腹股沟疝气都是先天性疾病,多数是由于睾丸下降过程中未将腹股沟完全闭合所致。成年患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腹壁薄弱以及腹内压增加,腹内压...

1个回答

一岁女宝宝生疝气是什么引起的

婴儿疝气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在胚胎时期,一般胎儿的睾丸是在腹膜后,腹膜的下方有一个袋形的突出,这就是鞘状突,但是睾丸在发育的过程中,是要从腹膜后下降到阴囊的,鞘状突也会随着下降到阴囊的底部。一般孩子在...

1个回答

小孩子疝气怎么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病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年龄小于6个月,可采用保守治疗,应用疝气带压迫腹股沟内环口,促进其自行闭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这种方...

1个回答

老年疝气的中医治疗

老人疝气一般可能是由于自身气虚,抵抗力不足,以及腹壁组织薄弱等原因。药物上可以使用补中益气丸、炙甘草汤等。除了药物外,饮食上应当避免刺激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加强...

1个回答

小儿疝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平时需要含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1岁以内的小儿保守治疗,1岁以上的小儿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可通过手术**,术后偶有复发。如发...

1个回答

疝气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问题分析:小孩出现疝气的话大多数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发育导致的。意见建议:腹股沟疝气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都是有先天性的发育不完全,由于腹股沟区的肌肉力量不足而导致出现腹股沟区一个肿块。平卧休息后或者是用手推送...

1个回答

两岁宝宝疝气怎么办

2岁的宝宝疝气应该尽快看医生做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手术目前都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小宝宝疝气,术后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因此也不用担心。因为2岁的宝宝疝气通过保守方法治疗痊愈的几率比...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恩阳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公布(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巴州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公布(2025十月官方汇总) 宁河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公布(附十月机构具体位置合集) 长乐高效亲子鉴定中心大全(附2025**指南) 晋安高效亲子鉴定中心大全(附2025年度鉴定机构汇总) 鼓楼高效亲子鉴定中心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和平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汇总(附2025**指南) 双阳区优秀亲子鉴定机构汇总(2025重点机构精选名录) 崇明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汇总(2025重点机构精选名录) 秦淮区优秀亲子鉴定机构大全(2025官方合作机构全录) 青云谱区高端亲子鉴定机构公布(附2025下半年机构名录更新) 长宁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2025认证机构总览) 徐汇亲子鉴定机构详细地址大全(附2025下半年机构名录更新) 黄陂区高端亲子鉴定机构汇总(2025认证机构总览) 西固区高端亲子鉴定机构大全(2025认证机构总览) 桐梓17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汇总(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修文13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开阳13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全新鉴定机构名录) 彭水17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2025年更新) 安吉11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揭秘(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召陵13家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2025年更新) 源汇13家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长了一撮白头发白癜风 城中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3间机构盘点(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建安14家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机构名单合集) 柳北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3间机构出炉(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心脏病 能治疗好吗 魏都14家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手册(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柳江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3间机构汇总(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柳南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3间机构大全(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华龙可以做正规亲子鉴定的专业机构手册(附机构名单合集) 鱼峰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3间机构合集(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中站可以做正规亲子鉴定的专业机构手册(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蕉城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5间机构一览(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马村本地热门17家亲子鉴定机构揭秘(附精选鉴定机构名录) 新罗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8间机构整合(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解放本地热门17家亲子鉴定机构揭秘(2025年更新) 永定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8间机构新发布(2025机构地址名单整理) 山阳本地热门17家亲子鉴定机构揭秘(附鉴定机构地址一览表) 建阳高效做亲子鉴定的18间机构公布 (附2025完整机构地址名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