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疝气

>

帮你缓解疝气疼痛的6种食物

帮你缓解疝气疼痛的6种食物

  疝气又被称为小肠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普通外科疾病。一旦没有及时治疗,发生嵌顿,可导致卵巢、睾丸梗死的出现,后果严重。除了要及时治疗以为,疝气饮食也是需要注意的。胡乱吃东西可能加重疝气病情,不利于治疗。那么,哪些食物对疝气疼痛有一定效果呢?

  帮你缓解疝气疼痛的6种食物

  1、丝瓜。老丝瓜250g(焙干),陈皮10g,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g,每日2次,连服一个月。

  2、茄子。有收敛止血、健脾止带等多种效用。民间有用茄子50g,水煎取汁服,饭前温服,一日2次。对轻度疝气有收敛固提之效,并可改善疝气带来的不适感。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茄子凉拌、煎炒、油炸食之,对疝气皆有作用。

  3、大葱、紫苏各适量,石灰袋1个,大葱、紫苏加水煮开后,待温热时浸坐15-2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即愈。

  4、柚子核。柚子核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柚子核30g,水煎服,一日2次,连服一月。也可取柚子皮10g,煎汤服,一日2次。两种方法都对缓解疝气疼痛有一定效果。

  5、荔子核。《本草衍义》曰:荔子核“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纲目》认为可“行散滞气,治癫疝气痛,妇人血气痛”。荔子核30g、小茴香10g,水煎服,一日2次。有行气散结、止痛之效。

  6、无花果。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g,水煎服,一日2次。

  温馨提示:如果想给孩子疝气患者进补,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是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鱼等蔬菜,还有苹果、葡萄、桃子等水果,而如绿豆、白菜、黄豆芽、白萝卜、青萝卜等蔬菜;橙子、雪梨等水果暂时不要吃;还有油腻煎炸的,如薯片、虾条、朱古力等最好也别吃。

  【参考文献:《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普外科护理手册》】

疝气在线咨询

更多

微创手术治疗疝气

疝气的微创手术是于腹腔内修补缺损,效果比较理想,复发率较低,并且疼痛较轻,恢复较快。但是患者的费用会增加很多。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的疝气都能用微创手术方式的,有一些疝气就不适用微创的手术方式的。例如:有一些滑动疝就不适用,这些手术前有不容易被判断出来,所以就可能出现,因术中无法找到疝囊,而在术中可能改变手术方式。具体尽快去相关科室评估后,在积极的治疗。

1个回答

3岁女宝宝疝气

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一般婴幼儿只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因为随着身体发育到学龄前期有可能症状会消失。如学龄前仍有症状则需手术治疗,一般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很简单。但保守治疗期间有一定的风险,如小儿疝内容物发生嵌顿,会引起肠梗阻甚至坏死的可能。建议到当地小儿外科或普外可咨询

1个回答

小孩疝气是怎么治疗

对于小孩子疝气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新生儿或年龄较小的,一般可以暂时采取保守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因为部分小孩子在1岁前腹股沟区的缺损或薄弱点有时可以自愈闭合。对于年龄较大,一岁过后还未闭合的,一般要进行手术治疗。当然,年龄也不是绝对的分界线,还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而定。因此,建议家属带着患儿到正规医院行相关检查,以便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

1个回答

宝宝两个月疝气

针对你宝宝目前的情况,肚子总是鼓鼓,考虑还是存在新生儿脐疝可能。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建议还是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暂时不急着手术,有些新生儿脐疝在两岁之前可以自己愈合的,如果超过两岁还没愈合再考虑手术。

1个回答

疝气会引起发烧嘛

疝气一般不会引起发烧。小儿疝气严重患者可能会引起并发症而导致发烧。1周岁以下患疝气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愈性,要尽量避免孩子哭闹,大笑等剧烈动作以免造成疝气加重。严重者需寻求医生手术治疗。小孩疝气患者运动时尽量缓慢,跑跳不要太急烈,多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咳嗽打喷嚏,大便干燥等疾病,以免引起并发症。小儿疝气包块无法消退时会造成孩子疼痛,呕吐,哭闹不止等现象,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1个回答

老年人为什么会引起疝气

病例分析:老人长时间的便秘或者咳嗽等导致腹压增高形成疝气。目前治疗疝气的办法有手术治疗和中医保守治疗。疝气手术治疗主要是指的疝修补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缺损 的两端用锋线强行拉拢,以修补缺损。试想一下,原本薄弱的腹部肌肉再次的进 行拉扯、修补,肯定会更薄弱,很容易复发。中医保守治疗就是选择具有治疗作 用的磁疗疝气带进行保守治疗。意见建议:建议使用磁疗疝气带进行保守治疗。磁疗疝气带保守治疗是根据疝气的病因病理设计的,使用后小肠不会再脱出,在磁场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