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15--50岁。其中三瓣膜病变13例,双瓣膜病变12例,单瓣膜病变2例。风心病24例,先心病3例。治疗后术前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8例,IV级3例。术前X线检查心胸比率0。45--0。95,其中心胸比率0。66者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32--102mm,〉7Omm者3例;EFO。38--078,>0。5者6例;FS0。19--0。46,<0。3者14例。心源性恶液质2例。
1。2围手术期处理:入院后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指导练习深呼吸、闭气、咳嗽等以改善心肺功能。每日刷牙4次、饭后漱口,早晚消毒液含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和改善营养,必要时辅以胃肠内营养支持(TEN)和/或静脉内营养(TPN)。入院后和手术前各静滴1--2周极化液(GIK液,含硫酸镁2。5/250--500ml/d)。口服地高锌0。125--0。25mg/d和利尿剂,注意加服醛固酮拮抗剂,维持电解质平衡,特别注意补钾。对食欲差、肝大、腹水等吸收困难患者可注射给药。口服巯甲丙脯酸或开搏通,必要时加服消心痛。从小剂量开始。心功能<Ⅲ--IV级或治疗无效者术前静滴多巴胶+硝普纳一周。每日吸氧1--2h。术前静滴维生素20--4Omg/d,连续3--5天。
进入手术室安慰精神紧张的患者,吸氧等,快速平稳的气管插管,充分供氧,使氧饱和度在96%以上。术中注意良好的心肌保护,氧合机血停跳液主动脉根部灌注,同时替换主动脉瓣时加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包内局部冰泥降温。经右房--房间隔切口暴露MV,尽量保留瓣下结构,2--Oprolene线连续缝合置入机械瓣。对扩大的三尖瓣环常规进行DeVega环缩。主动脉瓣替换采用间断褥式带垫片缝合置入人工瓣。出手术室标准:循环稳定;ACT基本正常;氧饱和度96%以上;血钾正常;体存〈1Oml/kg;Hb>100g/L。
2结果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DVR)+三尖瓣成形(TVP)13例,二尖瓣替换(MVR)+TVP8例,DVR2例,主动脉瓣替换(AVR)+TVP2例,AVR2例。总死亡率18。5%(5/27)。早期死亡率11%(3/27),晚期死亡率7%(2/27),分别死于术后36、70天,均为心内感染合并心衰死亡。
3讨论3。1早期死亡病例资料:共3例,其中1例脑栓塞治疗后再次脑出血死于术后第6夭。另2例为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而死于低心排。该2例均为心源性恶液质,其心功能分别为Ⅲ、IV级;心胸比率为0。66、0。95;LVEDD48mm、62mm;ESD35、33mm;EF值0。61、0。78;FS值0。32、0。46。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参考有关报道,我们执行如下标准:①全心扩大,心胸比率>0。7者;②左心室扩大,EDD>70mm,ESD〉55mm者;③小左室,EDD<40mm或LVEDVI<6Oml/m2者;④心功能Ⅲ--IV级治疗后不能恢复至Ⅱ级者;⑤MS闭式扩张等心脏手术后再次手术者;⑤瓣膜病变合并心内膜炎者;⑦发生一次以上脑栓塞者;③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者;⑨心源性恶液质;⑩多瓣膜损害者。符合以上1、2、4、6、8、9、10其中一项者,余具备两项以上者可诊断重症心脏瓣膜病。重症心脏瓣膜病由于瓣膜病变的存在与发展,心脏处于高度超负荷、超耗能和心肌细胞大批衰竭、死亡状态,有些变化属于不可逆状态,故死亡率较高。国内报告9--13。8%。有报告早期开展瓣膜外科的总死亡率达17。8%。本组早期死亡率11%(3/27),晚期死亡率7%(2/27),接近国内水平。本组死亡5例均为三瓣膜受损,行DVR+TVP者,死亡率与多瓣膜损害成正相关。早期不能脱机死亡2例均为心源性恶液质,术前心功能Ⅲ--IV级,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此类病人是否手术虽然意见尚不统一,我们认为手术应极为慎重或延长术前准备时间,确实治疗无效者应放弃手术。但对先心重症瓣膜病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本组3例均获治愈。其中1例,男32岁,先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Ⅲ--IV级,心胸比率0。78,LVEDD102mm,LVESD82mm,EF38%,FS23%。行AVR,手术顺利,术后半年恢复轻工作,术后4年生活工作完全正常。对此类重症病人如果病人及家属坚决要求手术不应拒绝,但应做好工作,以减少医疗纠纷。
3。2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本组心胸比率〈0。65者19例,>0。66者8例,〉0。70者5例,低心排死亡2例分别为0。66、0。95,死亡与心胸比率成正相关。LVEDD>45mm者6例,46--55mm者12例,56--70mm者6例,70mm以上者3例,低心排死亡2例分别为48、70mm,死亡率与左心室扩大程度有关,特别是风心病人。EF值<0。5者6例,0。51--0。6者8例,0。61以上者9例,未报者4例。死亡2例为0。61、0。78。EF值小于0。5者仅1例,术后70天死于心内感染,EF值0。49,本组死亡似与EF值无关。FS值〈0。3者14例,0。31--0。35者5例,0。35以上6例,未报告2例。死亡病例FS值均在0。3以上,本组死亡与FS值无关。
3。3死亡原因和降低死亡率的预防措施:报告心瓣膜病术后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肾衰、左室破裂、瓣膜血栓、多脏器功能衰竭、瓣周漏、人工瓣急性功能障碍、外科操作意外、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术后出血与纵隔感染、急性心肌梗塞、心包填塞及体外循环意外等,第一位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本组2例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人工瓣心内膜炎,1例脑栓塞后再出血。与文献报告大体相符。我们体会以下措施可降低死亡率:①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前三条已为心外科医生接受并重视。营养支持尚未被普遍接受。有人统计住院病人有2/3存在营养不良。外科基础告知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脏器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提高免疫力和手术耐受性。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降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和严重程度。提前出ICU和康复。②重视围手术期心肌保护。围术期综合治疗、快速平稳(气管内)插管、平稳转机和术中心肌保护都是心肌保护的重要内容。氧合机血停跳液持续或/和间断灌注法值得推荐。③尽量保留MV瓣下结构,可维持术后心脏活动时的正常几何图形,防止左心室过度舒张和加强其收缩力,减轻或/和预防低心排发生。④环缩扩大的三尖瓣环(即使轻度关闭不全亦应积极处理),对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⑤对术前、麻醉后心率慢者,术终常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⑤稳定、协调的专业班子(外科、麻醉、灌注、监护)。⑦良好的设备。
三尖瓣下移畸形在线咨询
更多
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后监护怎么做?
三尖瓣下移畸形,一般通过手术以后应当就能获得很好稳定的,一般来说这种手术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有这方面的情况应当在医院实施系统的仔细检查,然后针对情况实施手术,救治手术以后一般并没有必要特别的看护,只是日常生活中应当留意歇息,防止剧烈运动操劳,应当很快就能彻底恢复好的。需要强调的是避免劳累过度,尽量不要去做一些刺激心脏的活动,。
1个回答
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咋办?
怀上期间行彩超仔细检查,发觉胎儿拥有心脏异常的情况,只好考虑专心不定期的复查,而无任何的方法来阻缓这种畸形的扩张,三个月复查一次,看一看症状如何可以稳定,如果足月的胎儿仍然拥有异常,就得考虑如何人流填上这个孩子了。也不能够剔除胎儿降生之后,随着生长发育异常,可以慢慢彻底恢复的情况。
1个回答
三尖瓣下移畸形标准
你好,根据你说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心脏畸形。患这个病常常伴发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医治。去心血管内科复诊,平时留意休息。饮食方面增强营养的摄取,增进生长发育。多吃水果和蔬菜,禁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2个回答
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费用多少?
三尖瓣畸形手术的费用需要有1万块钱以上哦,如果是一般的情况可能会是两万块钱左右,如果情况特殊,可能会要需要有几万块钱,甚至更高了,目前他的情况还是要尽早的到当地的三甲医院心脏外科实施手术治疗,而且手术后一定要留意歇息呀,饮食要清淡,防止疲劳。
2个回答
婴儿室间隔肌缺损能痊愈吗
室间隔缺损小于3mm时,大部分能在一岁前自然闭合,如果大于8mm时就必需要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小时可没有临床表现,缺损较大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急、喂养困难、生发发育落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手术已经较成熟,基本各大城市的妇幼保健院或儿童医院都可以治疗。先心治疗后一半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心脏功能,连续三次心脏功能正常就可以每年才复查一次。
3个回答
三尖瓣下移畸形并房间隔缺损TI怎么办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除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外,本病发生率占居首位,女性多于男性,且有家族遗传倾向,对所有单纯房间隔缺损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即已有肺血增多征象、房室增大及心电图表现者均应手术治疗。病人年龄太大已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治疗应慎重。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需要修补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候复查,如果没有自愈的建议性修补手术或是介入微创封堵手术。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