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瘫痪

>

分享瘫痪的四种治疗方法

分享瘫痪的四种治疗方法

  瘫痪由于神经技能发生障碍,身体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能力比喻机构涣散;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瘫痪的治疗问题已经受到很多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注,虽然目前瘫痪的治疗疗法很多,但是能见的效果非常不好,于是现在许多患者已经失去了对瘫痪的治疗信心。治疗瘫痪的常用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瘫痪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药物治疗瘫痪

  应用于临床的有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高压氧治疗及经络导平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广泛采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及神经生长肽等脑神经细胞营养药,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痉挛型可用巴路芬、肉毒杆菌素(BTX)等降低肌张力,其有效时间为3~6个月,为CP的复康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对手足徐动症可配合使用安坦、左旋多巴等多巴胺类药物;对髓鞘发育不良的瘫痪可给予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祖国医学根据瘫病因病机及相关临床表现可分为5型:肝肾不足型、血虚风乘型、肝强脾弱型、肝肾虚弱型、阴虚风动型。其治疗原则以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为主,培育脾胃后天之气,调理饮食,去邪。具体如下:

  (1)肝肾不足型: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或补肾地黄丸加减。

  (2)血虚风乘型:治以补益血气,舒筋活血通络,方药选用薏苡丸加减或当归散、海桐皮散加减。

  (3)肝强脾弱型:治以平抑肝气,健运脾气以治本,少佐息风通络药以治标,方药选用加味六君子汤、小续命汤。

  (4)脾肾两虚型:治以补脾益气,益肾壮骨,方药选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

  (5)阴虚风动型:治以滋阴息风,方药选用大定风珠加减。

  2、物理康复治疗瘫痪

  物理康复治疗包括推拿、理筋,具有整复、活血、去瘀及调整气血改善内脏功能的作用。方法有多种,如推、运、按、摩、掐、搓、理、擦、捏、摇抖及矫形等,必须根据CP儿童年龄、病情、症状等进行辨证施术,效果与手法熟练程度成正相关。认为手法按摩在运动功能康复中尤为重要。在点穴按摩的基础上对肌张力不正常处以揉捏法为主,对肌肉萎缩明显者予捏挤法。并配合并节牵引以矫正关节畸形,隔次1次。

  3、手术治疗瘫痪

  脑性瘫痪外科手术治疗包括矫形手术和神经手术2大类。神经手术主要为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1978年,Fasano等首先尝试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CP,经过多年的发展,SPR手术已经被众多临床医生所接受,而且该手术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治疗CP的首选方案。SPR手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电刺激选择性切断肌梭传入的Ⅰa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γ-α反射环路从而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选择性保留肢体的感觉神经纤维。

  在国内首先开展SPR手术,在其10年中总共825例病例中,有112例(13.58%)为混合型,435例并发癫痫,73例有不同程度流口水,386例有单眼或双腿外斜视,456例有语言功能障碍。术后35例合并癫痫的患者中有31例癫痫发作频率较少或癫痫控制药物用量减少,73例流口水的病例中49例减轻、21例消失;386例单眼或双眼外斜视病例中132例斜视减轻;456例语言功能障碍者中72例发音改善;328例伴有上肢痉挛的病例有67例上肢痉挛程度减轻。

  4、针灸治疗瘫痪

  针灸的特色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经络脏腑以及其经络腧穴入手,施行循径取穴,远道取穴,邻近取穴。针灸的方法很多,有毫针法、灸法、三棱针、皮肤针(梅花针)、穴位注射、耳针疗法、头针疗法及埋线疗法等。其中以体针、头针、穴位注射多用。体针中,主张对痉挛型运动障碍型给予捻转提插泻法,共济失调型用补法,混合型为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3~5次后出针。采用了毫针速刺法,要点是进针快,起针快,强刺激,不留针。也有部分医师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左右。一般1日或隔日治疗1次。

  头针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针灸方式。汤氏头针,主张多针浅刺,为使孩子逐步适应,初诊留针0.5h,以后逐渐延长到2h,留针期不提插捻转,允许患儿自由活动。根据头部反射区取穴,快速进针,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3岁以下的患儿平补平泻,不留针,3岁以上的患儿在头皮针上采用了电针,频率以患儿耐受为度,留针20min。 运用头针滞针法加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62例,对重症患儿在头皮针上加用G―6805多用治疗仪,选用中等连续波或疏密波,强度以患儿能承受为度,刺激20min。

  穴位注射发挥了经穴刺激与药物双重作用。药物常选用乙酰谷酰胺、脑活素、脑多肽等改善脑功能的西药或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取穴与常规取穴相同。每次选2~4穴,每穴注0.3~2ml药液,每日或隔日1次。有人观察采用头穴注射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或维生素B12,隔日注射1次,疗效比单纯静脉点滴疗效显著。

  求医网温馨提示:瘫痪预防要注意适当锻炼,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也要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脑性瘫痪病学》《小儿瘫痪的家庭康复》】

瘫痪在线咨询

更多

瘫痪有什么治疗方案

在进行治疗前,应先进行康复评定,根据不同的评定结果来选择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一般说来,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瘫痪肢体的被动或者主动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2.一些物理因子的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瘫痪的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和放松来逐渐改善其肌张力;3.ADL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一些动作来进行训练,例如进食、穿衣、如厕等;4.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主要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1个回答

瘫痪患者吃什么东西好

瘫痪的病人应该吃一些软糯容易消化的饮食,患者治疗上最主要的是饮食上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尽量的不要吃过多油腻的和含脂肪过多的食物。这样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利于消化,由于瘫痪在床上,长时间不能活动,肠胃的消化功能会逐渐的减退,消化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由于老人不能生活自理,家人一定要做好护理的工作,请给老人擦拭身体,避免捂疮。

1个回答

瘫痪是怎么引起来的

瘫痪是指个体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性及肌原性等类型。一、神经源性:a、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也称痉挛性瘫痪。b、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损,可引起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二、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疾患,引起瘫痪。三、肌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指骨骼肌疾患主要包括周期性瘫痪,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和线粒体肌病等。

1个回答

患了瘫痪并且肌张力降低怎么办

瘫痪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是指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肌肉本身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瘫痪,如颅脑外伤、颅脑肿瘤、炎症、脑血管疾病、中毒、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等,都是瘫痪的病因。当出现瘫痪症状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引起随意运动障碍的原发疾病,并通过物理治疗或康复训练等方式,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1个回答

瘫痪的发病原因

瘫痪是指主动随意运动的无力或者是不能。瘫痪一般可以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以及四肢瘫,还有短暂性瘫痪的发作。老人因为自身身体弱,免疫力低,本身还有一些基础病的话,引起瘫痪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大脑部位的疾病造成瘫痪状态的,在老人中很多见。多是出现痉挛性的瘫痪,还会伴随着语言障碍,出现吞咽的困难。如果是脑干部位的病变能导致老人四肢的瘫痪。

1个回答

患有瘫痪能吃什么

高位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常发生便秘而且是长期的,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减轻便秘,不能依赖苭物。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忌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腹泻。因患者对大便失去控制及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多困难。戒酸辣食物,及寒凉生冷食物。。如有需要,可以再问我。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