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糖尿病足

>

防范糖尿病足来袭的重要措施

防范糖尿病足来袭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足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所以想要预防糖尿病足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以便能够以及早病变症状,及时给予正规治疗,防止糖尿病发展成糖尿病足,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防范糖尿病足来袭都有哪些手段呢?

  防范糖尿病足来袭的重要措施

  1、戒烟,因为吸烟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加重缺血。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2、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译】: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鸡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或延缓血管神经病变的前提。

  3、勤修趾甲,趾甲不要剪得太短。要妥善治疗胼胝、鸡眼和足癣,脚上表皮要擦破时,不要用指甲去撕。

  4、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早发现血管病变,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发展成糖尿病足。

  5、注意足部卫生。每天要查看足部和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肤破溃。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因为小小的裂伤都会引起感染,经久不愈;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是严重坏疽的开端。糖尿病患者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所以有时受损伤了可能还不知道,因此有必要每天检查一次双脚。

  6、不要用热水泡脚。正常人脚一接触烫水,就会马上缩回来,这是一个保护机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温度觉很差,往往会被烫伤,起水疱。水疱一旦破溃感染,就是严重的糖尿病足部溃疡。“冬天热水泡脚,水温不能超过37℃。”王爱萍主任强调说。泡足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地擦干,特别是脚趾缝间要避免擦破。擦干后涂上润滑油,以保护皮肤的柔软性。

  7、大多数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形成,与患者站立或行走过程中,溃疡部位反复承受的较高压力直接相关。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足部血供不足、神经损伤或脚部畸形,都需要倍加注意。选择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来保护你的双脚。穿新鞋,尤其是新皮鞋,开始时应短时间试穿,使脚慢慢适应新鞋,并应随时仔细检查脚上皮肤有无红肿、擦伤,即使有轻微的损伤。

  8、要选择合脚的棉线袜或毛袜,要勤洗袜子。不要穿有松紧口的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

  温馨提示:糖尿病足早期属于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患者肢体会感觉发凉,有时候会有麻木的症状,皮肤有时苍白有时紫红,走路过长会有疼痛的感觉,症状略微加重时足部会变形,有水泡。此时治疗糖尿病足以护理为主,辅以专业有效的药膏即可。

  【参考文献:《糖尿病321个警示点》《如何减少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

糖尿病足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足痛如何治

糖尿病足的治疗上,首先就是护理上,绝对禁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降糖药应用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另外对于血管病变不是非常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使用扩血管药物。

1个回答

糖尿病足怎么治的好

一旦出现糖尿病足,说明身体状况已经很差。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一定要整体加局部针对性治疗,否则是治不好的。很多医院对于糖尿病足就是大量的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光输液是不行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闭塞,药效到达创面的速度,赶不上溃烂的速度。

1个回答

糖尿病足该怎么治疗

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出现糖尿病,但是血糖不能够控制良好的话,则有可能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建议: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或者是稍高一点也是可以的,其次就是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一旦控制好的话,则是会好转的。其他的治疗都是需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治疗。

1个回答

糖尿病问题怎么补充糖分

把糖尿病叙述为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异常的结果。吃含糖的食物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水果不适合吃。我建议你多吃蔬菜,经常吃鱼或瘦肉,经常喝牛奶,经常吃豆制品,少吃米饭和面食,少吃水果,不要吃很甜的水果,糖不能够吃,防止喝啤酒。乙醇可以生成糖。少吃脂肪,防止油腻,防止咸,少放或不放味精。

1个回答

糖尿病足部穴位按摩

做脚底按摩可通经活血,比吃药效果都快,但也是暂时的,局部的,如结合服中药治本,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结合中药治本,增强体质,内脏功能恢复正常,糖尿病自然康复。糖尿病是由于降糖药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容易引起心,脑,肾,眼底以及周围血管病变。

1个回答

糖尿病足的表现症状

早期症状表现和个人有关,表现不太一样,总的来说主要有皮肤颜色异常,脱皮,下肢疼痛包括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麻木,无力,足部变形,弓形足等等。此时如果出现伤口,就会难愈合,感染加重会面临截肢遭遇。建议遇到伤口不愈合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当地专业治疗糖尿病足的医院或科室就诊。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