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的饮食是很有讲究的,由于患者体内的一些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气管高反应性和持续痉挛,日常注意饮食对此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专家介绍,多吃鱼可以帮助尽快的恢复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能有效的缓解哮喘的症状,所以患者尽量在每周吃上一次鱼。
哮喘支气管炎科专家解释: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可阻止或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同时,可补充和增加白细胞表面磷酸酯的吸收,减少白三烯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气管炎症和气管的高反应性,达到预防哮喘发生或使严重症状减轻的良好效果。
饮食调养是哮喘康复的重要环节,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如果能从饮食着手,积极的预防哮喘发病,更好的利用天然资源,恢复健康。
中医讲进食原则:
哮喘患者的饮食以“清补”为宜,可选择健脾补肾、养肺止咳、去痰止喘的食物或中药,如梨、莲心、大枣、萝卜、百合、白果、枇杷、荸荠、木耳和蜂蜜等,合理搭配熬制成药粥,或制成膏滋,以便长久服用。
哮喘患者食疗和进补的总原则:急性发作期宜治肺(治标),慢性缓解期宜治肾(治本)
肺气虚型症见气短息促、声低息微、盗汗、舌淡、脉细微。治宜固表益肺。可用百合粥(百合加大米煮粥)、人参汤(人参、橘皮、苏叶等煎水当茶饮)。上方益肺固表,适用于咳嗽少痰、喘急。
脾气虚型症见食少脘满、大便不实,脉缓无力。宜用健脾化痰之药膳。可自制萝卜健运膏:取萝卜、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等,加水煎煮,滤取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加白糖,使其成膏滋,有理气化痰、健脾宽中的作用。
肾气虚型症见形寒怯冷、腰膝酸软、脉细无力。宜用温肾助阳之药膳,可用左归丸、金匮肾气丸、胎盘粉和灵芝核桃膏等成药。
再次提醒哮喘患者夏季饮食勿食生冷辛辣之品,勿食过甜过咸之食,因这些都可使脾胃失调,聚湿成痰,诱发哮喘。
求医网温馨提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功效,尤其是对哮喘患者来讲,每周吃一次鱼可以帮助缓解病情。专家介绍,如果每周吃2~3次鱼的话还能预防哮喘。哮喘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日常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病情。
【参考文献:《控制哮喘有妙法 》】
哮喘在线咨询
更多
六岁宝宝哮喘
6岁小孩哮喘病的话,一般是需要有采用输液药物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则需要有实施手术救治的哮喘病,是一种比较难以自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就是由于隔代遗传或者是感冒发烧期间刺激致使的一种病根现...
1个回答
宝宝 哮喘怎么办
宝宝哮喘的治疗方法有:1.宝宝哮喘可以用负离子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哮喘的作用是特别显著的,而且对人体没有伤害性。2.负氧离子是通过调节身体力的免疫力细胞,让身体里的免疫力细胞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1个回答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首先要缓解症状,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或者口服扩张气管的药物,例如选择应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也可以应用茶碱类的药物或者抗胆碱的药物进行治疗。开放通畅气道,并且持续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哮喘能引起咳嗽吗
通常这类患者,一般在早期时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变逐渐加重,或者是因为变异性哮喘早期症状比较轻,没有给予处理,后期会随着症状慢慢加重,咳嗽的频率会逐渐增多。所以针对这类患者,往往是因为接触空气中...
1个回答
哮喘病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属于典型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由于患者在呼吸过程中吸入过敏性颗粒物导致发病。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避免患者接触和吸入过敏性物质,主要是由佩戴口罩而实现的。如果在佩戴口罩,避免吸入过敏性颗粒...
1个回答
心衰能引起哮喘吗
心衰的患者可能会引起哮喘。临床上,最常见的左心衰的患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尤其是原来就患有哮喘症的人群,心衰还会导致哮喘病情的加重。心衰的患者一般是由于心室的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同...
1个回答
治疗变异性哮喘医院
治疗变异性哮喘建议去当地的正规三甲医院来进行治疗,变异性哮喘会出现呼吸不规律,特别是天气寒冷的时候会加重,心慌心悸,呼吸异常严重还会引起心塞,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药或者是抗生素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保持一个...
1个回答
神经性哮喘是怎么回事
神经性哮喘发作反复无常,神经性哮喘可能是家族遗传所导致的,如果家中的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哮喘,那么下一代人发展成哮喘的可能性将非常高。也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的过敏性反应,比如空气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
1个回答
快速治疗哮喘方法
急性发作、危重时,支气管哮喘可危及生命。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药物。病人应该随时带上沙丁胺醇气雾剂。一般轻微的发作可通过吸入沙丁胺醇进行救急,中重度发作需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个回答
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得了哮喘
哮喘的检查方法:1.可以通过胸片的方法来进行检查。2.可以通过血气分析。3.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出现了哮喘有可能会导致咳嗽的情况发生,有可能会导致呼吸的困难或引起出现呼吸的急促,在生活中尽量多喝白开水...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